所有語言
分享
本文從當前 L2 生態存在的局限性出發,通過對 Taiko 等項目的具體實踐進行剖析,展示了預確認(Preconfirmation)這一創新概念是如何優化交易確認流程、提升用戶體驗。同時也揭示了當前預確認技術在發展過程中仍需克服的難題,包括技術完善與生態可持續性的雙重挑戰。
原文標題:「Preconfirmation (feat. Taiko): Make Ethereum Fast for the First Time!」
原文作者:Ingeun Kim : : FP
關鍵概述
Taiko 是一個基於 Based Rollup 的 Layer2 網絡,旨在實現與以太坊的完全互操作性,同時推動定序器(Sequencer)的去中心化。為解決 Rollup 機制中交易最終確認的延遲問題,Taiko 引入了「預確認(Preconfirmation)」 概念。通過提前向用戶保證交易的包含性和順序性,預確認有效緩解了 Rollup 機制中交易確認流程的低效問題,從而顯著提升用戶體驗。
在 Based Preconfirmation 模型中,L1 驗證者為用戶提供交易結果的保證。預確認者需要質押保證金並遵守削減(Slashing)機制,以確保系統的可靠性。Taiko 等 L2 項目通過引入預確認機制,建立了可靠的交易最終性,為 DeFi 等需要實時確認的服務創造了更便捷的操作環境。
目前,已有多個項目參与到預確認生態系統的建設中。這一技術進步有望提升以太坊 L2 生態的效率,加強與以太坊的互操作性,並推動整個生態系統的進一步擴展。
Taiko 正穩步邁向其作為以太坊 Layer2 解決方案的最終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Taiko 優先考慮與以太坊的全面互操作性、去中心化定序器以及對開發者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Taiko 通過 Based Rollup 的架構實現了與以太坊的完全互操作性,同時允許任何人參與成為定序器,從而實現了定序器的去中心化。然而,儘管 Based Rollup 的模型具備優勢,但其結構本身仍存在一些固有的低效問題。
本文將以 Taiko 為例,深入解析預確認(Preconfirmation)這一概念。作為 Layer2 技術棧中的關鍵組成部分,預確認是 Rollup 實現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步驟。
隨着 L2 生態系統的擴展,眾多項目相繼湧現,帶來了許多新概念和技術棧。然而,儘管這些進展顯著,L2 在效率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領域,提升效率變得尤為重要。
L2 通過 Rollup 實現了可擴展性,依賴於以太坊等 L1 平台的數據可用性和交易處理。然而,Rollup 存在一個固有限制:儘管可以獨立完成交易排序和執行,但其他所有流程仍需等待 L1 的最終確認。
這一架構通過直接利用 L1 的區塊生成和數據可用性,確保了安全性和數據不可變性。然而,依賴 L1 進行最終確認導致交易處理速度較慢,實時確認能力有限,從用戶角度來看難以滿足實時需求
此外,許多 L2 的定序器和驗證節點目前仍是中心化的。這種中心化會導致效率低下,例如較長的交易確認時間和可能的操作中斷,從而影響某些 Rollup 的交易處理效率,造成確認延遲。
預確認概念的提出是為了解決 L2 網絡中交易最終確認效率低下的問題。預確認能夠讓用戶更快獲得交易的確認,從而緩解 Rollup 機制中常見的延遲與低效。
在 Rollup 機制中,用戶提交交易至 L2 后的確認過程始終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由於中心化的 L2 定序器無法準確保證交易何時會在 L1 上被確認,用戶對於交易的順序和結果常常不確定。例如,用戶可能需要長時間等待交易被包含在 L1 上,如果交易順序出錯或結果不理想,可能會導致已執行交易帶來的財務損失。
在高度波動的市場環境下,延遲和順序變動的問題更為突出,因為用戶依賴套利和 DeFi 服務。在這些情況下,交易延遲或順序變化會直接導致機會的喪失。即便是進行普通交易的用戶,也可能會對交易最終在 L1 上的確認時間和順序缺乏信心,進而對區塊鏈的可靠性和易用性產生疑慮。
因此,預確認的設計目標在於彌補這些缺陷,特別是為那些受 Rollup 低效影響最大的用戶提供更便捷、更可靠的交易體驗。
預確認通過為用戶提供交易的包含性、排序和執行保證,從而解決了這些問題。它通過中心化的 L2 定序器向用戶提供「軟確認」,並簽發預確認憑證,以確保交易最終會在 L1 上被包含。
軟確認的主要優勢在於能提升用戶體驗。用戶在提交交易后可以立即收到確認憑證,從而確保交易按預期順序包含在 L1 上,減少了不確定性,特別是在套利等需快速反應的交易中。此外,預確認還增強了用戶對 L2 系統的信任。隨着用戶對交易安全處理的信心增加,L2 生態系統的整體使用率也會提升。由此,預確認在提高 Rollup 處理效率和便捷性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儘管來自中心化定序器的軟確認能夠通過預期的排序和結果提升用戶體驗,但它依賴於對排序器的信任。沒有法律或技術上的強制措施,用戶只能依賴於定序器的可靠性。這種依賴性帶來了一個可能性,即交易可能不會按照正確順序被包含,甚至可能根本未被包含在 L1 上,無法提供用戶所期待的穩定保證。
Taiko 對基於預確認的實施投入了大量精力,因為這一方法與 Based Rollup 的核心特性高度契合。如果 Based Preconfirmation 能夠成功引入 Taiko 的框架,不僅可以顯著減少交易最終確認的延遲,還將提升用戶體驗。此外,這一改進還將激活此前受限的多種服務,使其能夠在 Taiko 網絡上高效運行。
在深入理解 Based Preconfirmation 之前,有必要先回顧 Taiko 的一些關鍵特性,以便更全面地理解這一方法的適用性與優勢。
Taiko 充分展現了 Based Rollup 的核心特性。它不僅實現了與以太坊基礎設施的完全互操作性,還致力於與以太坊的安全機制完全對齊。Taiko 採用了 Based Rollup 的架構,這意味着它沒有依賴中心化的定序器,而是依賴以太坊的驗證者擔任定序器的角色,負責交易和區塊的排序。
也就是說,Taiko 的定序器與以太坊的區塊提議者是同一類角色。這種設計賦予了他們特殊的責任與激勵機制,例如獲取最大化可提取價值(MEV)獎勵及定序器身份帶來的其他好處。因此,當 Taiko 的 L2 定序過程中出現問題時,這些定序器會因為在以太坊生態中的利益關聯,自然承擔相應責任。這種機制讓 Taiko 在操作責任方面與其他以太坊 L2 項目形成了顯著差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Taiko 的 Based Rollup 模型被設計為「基於競爭的 Rollup(Based Contestable Rollup, BCR)」,這一結構旨在激勵良性競爭。通過開放和無需許可的設計,Taiko 確保了系統的去中心化,並允許任何人參與,從而使系統更加公平透明。
那麼,專門為 Based Rollup 設計的預確認模型是什麼樣的呢?答案就是「Based Preconfirmation」。這一模型旨在通過直接在 L1 上驗證的確認,取代傳統的軟確認機制。
Based Preconfirmation 提供了一個系統,其中一些 L1 驗證者自願參与並提供預確認服務。作為定序器,這些驗證者向用戶提供 Rollup 交易結果的可驗證預測。這種方式為用戶提供了交易包含和排序的可信保證,且這些保證直接基於 L1,從而增強了 Rollup 流程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Justin Drake 首次提出了 Based Preconfirmation 的概念,並提出了一種名為「預確認者(Preconfer)」的特定角色,預確認者可以為用戶提供簽名保證,明確交易的順序和執行狀態。為了確保承諾的可靠性,每位預確認者都需要質押一定數量的保證金。如果他們未能履行關於交易順序或執行狀態的承諾,將面臨 Slashing 機制的懲罰,即部分或全部保證金的喪失。
Slashing 機制已被廣泛應用於以太坊 PoS 質押中,用於有效遏制惡意行為。這一機制不僅強化了預確認者的責任感,同時也在用戶與預確認者之間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基礎。
兩種情況會導致預確認者受到 Slashing 懲罰:
活性故障(Liveness Faults):如果預確認者因任何原因未能將用戶的預確認交易包含到鏈上,就會發生活性故障。由於活性故障並不總是故意的,其懲罰相對溫和。這類故障可能源於網絡問題或 L1 或 L2 區塊鏈的中斷,導致交易無法被正確包含在鏈上。為保護誠實的預確認者免於不當處罰,活性故障的懲罰金額通常由用戶與預確認者協商決定。
安全性故障(Safety Faults):如果預確認交易被包含到鏈上,但結果與用戶最初的請求不一致,就會發生安全性故障。這種不一致完全是預確認者的責任,因此安全性故障的懲罰通常更加嚴厲。預確認者的保證金會被全額沒收,無論問題是否是故意的。
要成為 Based Preconfirmation 模型的預確認者,一個節點(通常是 L1 區塊提議者)必須接受這些 Slashing 機制的條件,並質押所需的保證金。獲得批准后,預確認者即可向用戶提供服務,並通過收取服務費用獲得收入。
這種費用模式為用戶提供了顯著的便利,使他們能夠繞過 Rollup 交易最終確認中的固有延遲。例如,用戶通過個人錢包提交預確認交易后,可立即從預確認者處獲得確認憑證。
參与 Based Preconfirmation 的預確認者,不僅能夠通過收取費用獲得額外收入,還可以幫助優化 Rollup 的交易確認流程。這種模式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還為整個 L2 生態系統提供了一個可靠且高效的交易最終確認解決方案,進一步增強了其吸引力和實用性。
這實際上與預確認的核心目的密切相關。用戶願意為預確認支付費用,因為它直接解決了 Rollup 在交易最終確認過程中的效率低下問題,為用戶帶來了顯著的便利。
例如,當用戶通過個人錢包在 L2 區塊鏈上提交預確認交易時,標準交易可能需要等待最終確認,而請求預確認的用戶則能夠立即從預確認者處獲得保證,無需延遲即可完成交易。此時,用戶甚至可能在錢包界面中看到一個綠色的對勾,清晰地表明交易已成功。
再以 DeFi 服務為例,當用戶在 L2 DeFi 平台上進行代幣兌換時,預確認可以為相關交易提供額外保障。通常情況下,交易的報價匯率或費用可能會因延遲而與實際完成的交易結果不一致。但通過預確認,用戶能夠享受快速且高效的交易最終確認流程,減少預期條件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異,從而獲得更可靠的服務體驗。
這些應用場景不僅讓開發者能夠提供更精準的服務,也為用戶帶來了更流暢和便捷的使用體驗。這種動態進一步支持了 L2 生態系統的擴展,同時也為更廣泛的 L1 生態系統的增長作出了貢獻。此外,對於 Based Rollup 的定序器來說,預確認所帶來的額外收入為其提供了可觀的盈利模式。這種設計有效解決了 Based Rollup 傳統上的一些弱點,使其成為定序器的理想選擇,兼具可靠性與吸引力。
Based Preconfirmation 仍是以 Taiko 為代表的 Rollup 驅動 Layer2 項目中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儘管這一機製為提升 L2 性能和可擴展性,同時保持去中心化提供了明確的解決方案,但其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挑戰,以實現更廣泛的採用。
首先,在 Preconfer 提交交易至區塊時,用戶可能無法獲得交易包含性的絕對保證。儘管預確認者通過質押保證金為交易提供擔保,但這一機制仍無法完全解決因外部中斷而導致交易未能包含的問題。尤其是在交易價值高於預確認者質押金額的情況下,預確認者可能濫用其權限,選擇性地包含或排除某些交易,從而帶來潛在風險。
另一個顯著挑戰是基於預確認的盈利模式。預確認者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用戶支付的預確認費用。然而,如果預確認者的數量不足或參与度不夠高,則可能會導致市場中心化,出現垄斷傾向。這種情況下,預確認費用可能被人為抬高,增加用戶進行快速高效交易的成本,從而對預確認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構成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Based Preconfirmation 的概念相對較新,僅在約一年前被提出。要使其成為最大化 Rollup 驅動 L2 解決方案速度和效率的「關鍵工具」,仍需要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完善。然而,隨着 Rollup 已牢固確立為以太坊可擴展性的核心組件,進一步探索預確認以提升性能,標志著 L2 技術發展的重要一步。
特別是 Taiko,在推動 Based Preconfirmation 的實施上已取得了重要進展。同時,Taiko 與 Taiko Gwyneth、Nethermind、Chainbound、Limechain、Primev 和 Espresso 等多家合作夥伴展開了協作,共同探索和開發 Based Preconfirmation 的應用場景。這些合作旨在推動 L2 生態系統的進一步演進,相關的更多細節將在後續章節中深入討論。
在本章中,我們將探討哪些項目正在积極研究和推進 Rollup 驅動的 L2 生態系統中的預確認技術發展。由於該生態系統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我們將通過一張流程圖來更直觀地展示和理解預確認的具體流程。
預確認是一個需要 L1 和 L2 緊密協作的複雜過程,涉及多個角色,每個角色都承擔著特定職責。為了便於更直觀地了解這一流程,我製作了一張流程圖進行簡要概述。需要注意的是,這張流程圖旨在幫助解釋整體邏輯,因此並未嚴格區分 Rollup 和 Based Rollup 的不同特性,而是以基礎層面的通用流程為主。
在了解流程圖的具體步驟之前,我們先來認識參与預確認流程的各個角色及其功能:
用戶(User): 使用 L1 或 L2 網絡的個人用戶,負責創建並提交交易。如果用戶希望獲得預確認保障,他們會將交易編寫完成后發送給預確認者。
預確認者(Preconferrer): 在預確認過程中,預確認者負責對交易進行審核並驗證其有效性,隨後向用戶提供預確認保證。通過預確認,用戶能夠在最終結算之前迅速獲得交易的狀態保障。如果節點沒有預確認資格,它們作為非預確認參与者(Non-Preconf Actors)行動,主要處理普通交易,而非預確認交易,類似於標準的驗證節點。
L1 驗證者(L1 Validator): 負責在 L1 網絡上對交易和區塊進行最終驗證。一旦預確認者提交了交易數據,L1 驗證者會對其進行驗證,並將最終數據記錄到 L1 區塊鏈中,確保交易的完整性和符合共識規則。
預確認挑戰管理者(Preconfirmation Challenge Manager): 當預確認流程中出現爭議或問題時,該角色負責調查問題並採取適當措施解決爭議。這一角色對於維護預確認流程的公正性和可靠性起到了關鍵作用。
現在,我們按照流程圖的順序來梳理預確認的具體流程:
用戶將交易請求發送至預確認參与者中的預確認者,以啟動預確認流程。
預確認者對交易進行審核併發送預確認回執,向用戶承諾該交易將被包含在 L1 區塊中,從而為用戶提供初步的最終確認保障。
預確認者將需要包含在 L1 區塊中的交易數據提交給 L1 驗證者。這些數據可能是單筆交易,或是由 L2 定序器處理后的匯總數據。
L1 驗證者對提交的交易數據或匯總數據進行驗證,並將其記錄在 L1 區塊中,確保其符合區塊鏈共識規則。
經過一段時間后,包含交易數據或匯總數據的 L1 區塊達到最終性,交易正式確認完成。
用戶可通過 L1 節點檢查交易的最終結果,必要時利用相關信息提出任何潛在的預確認爭議或挑戰。
如果發生交易未按承諾正確包含在 L1 上的情況,預確認者將面臨預確認挑戰管理者的懲罰,例如被 Slash 保證金或凍結其質押資產。
以下將詳細分析預確認生態系統中積极參与的主要項目及其在流程中的相關角色。儘管這些項目在流程圖中佔據特定角色,但它們實際履行的職責可能略有不同。因此,這一概覽旨在提供基礎性的理解,可作為一般性指導。為保持清晰,各類別中的項目按字母順序排列。
預確認驗證者(Preconfer Validators)
Astria:Astria 致力於通過去中心化的定序器網絡取代中心化定序器,並支持多個 Rollup 共享此網絡。這一設計為 Rollup 提供了更強的抗審查能力、更快的區塊終局性以及無縫的跨 Rollup 交互。為了實現快速區塊終局性,Astria 引入了預確認功能,使 Rollup 能夠提供快速交易確認並增強抗審查能力,從而顯著改善用戶體驗。
Bolt by Chainbound:Bolt 是由 Chainbound 開發的預確認協議,為以太坊用戶提供接近即時的交易確認服務。其運作基於無需信任的參与機制和經濟抵押,同時兼容現有的 MEV-Boost PBS 管道,為提議者創造了新的收入機會。Bolt 的核心功能是 L1 預確認,為基本交易(如轉賬和授權)提供即時終局性,從而提升用戶體驗。通過將交易包含責任從中心化區塊構建者轉移到提議者,Bolt 增強了系統的抗審查性。同時,抵押提議者註冊機制確保了一個無需信任的環境,靈活支持各種類型的智能合約。
Espresso System:Espresso System 是一個致力於增強區塊鏈生態系統互操作性的協議。它採用了 HotShot 拜占庭容錯(BFT)共識協議,實現多鏈間的交易順序和數據快速終局性。Espresso System 包括 Espresso Network 和 Espresso Marketplace,二者協同工作以提供快速交易最終性和高效互操作性,目標是提升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可擴展性和安全性。
Ethgas:Ethgas 是一個用於交易區塊空間的市場,交易匹配由中心化系統管理,鏈上流程通過智能合約執行。Ethgas 提供兩項主要功能:包含預確認(確保交易在指定的 Gas 限制內被包含)和 執行預確認(確保交易達到特定狀態或結果)。Ethgas 專註於在區塊空間交易中保護交易隱私,並以中立性的運營目標著稱。
Luban:Luban 專註於開發一個去中心化定序層,以連接以太坊網絡和 Rollup 之間的交易數據。該定序層被設計為一個去中心化系統,將提議和執行角色分離。Luban 的預確認功能通過確保交易在被包含到以太坊網絡之前的可執行性,顯著提升了交易可靠性,同時幫助優化交易費用、Gas 價格和 MEV 等關鍵因素。
Primev:Primev 正在開發一個與 MEV 集成的提議者網絡,將預確認與 MEV 功能相結合,構建了一個高效且可靠的點對點網絡。這一網絡記錄以太坊交易執行的承諾,並通過獎勵或懲罰機制激勵提議者。Primev 允許 MEV 參与者為其交易設定具體的執行條件,而區塊構建者和驗證者可承諾滿足這些條件,從而確保交易的預確認。基於 EIP-4337,Primev 支持靈活的預確認和 Gas 費用選項,不僅提升了交易處理效率,還進一步優化了用戶體驗。
Puffer Unifi:Puffer Unifi 的主動驗證服務(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 AVS)基於 EigenLayer 構建,專註於解決以太坊生態系統中的預確認挑戰,特別是在 Based Rollup 的架構中。Puffer Unifi AVS 利用 EigenLayer 的再質押功能,為預確認參与機制提供支持,旨在提升交易最終確認的效率。隨着 Based Rollup 的發展,對可靠預確認提供者的需求不斷增長,而 Puffer Unifi AVS 的目標是滿足這一需求。其最終願景是在不改變核心協議的前提下,實現高效預確認,從而推動以太坊生態系統的可持續增長。
Skate:Skate 的預確認 AVS 依託 EigenLayer 上的再質押資產,為所有跨鏈操作提供經濟安全保障。該 AVS 驗證跨鏈交易所需的捆綁數據和信息,隨後由 Skate 的中繼器簽署並準備執行。通過這一流程,Skate AVS 實現了數據的預確認,顯著提高了跨鏈交易的可靠性與效率。
Spire:Spire 的 Based Stack 是一個 Based 以太坊的 Rollup 框架,專為開發者打造應用鏈(App Chains)提供支持。該框架允許應用鏈直接與以太坊交互,並定製化其定序方法,支持跨鏈兌換等功能,同時通過預確認優化用戶體驗。Based Stack 支持多種執行環境,保障應用鏈的定序收入,並與傳統共享定序器保持兼容性。作為開源項目,Based Stack 為開發者提供了構建與管理應用鏈所需的完整工具和資源,從而促進應用鏈開發及以太坊生態系統的互操作性。
Taiko Gwyneth:Taiko Gwyneth 是 Taiko 正在開發的一種 Rollup 設計,被歸類為 based Rollup 架構。其目標是實現與以太坊的完全互操作性,同時直接在以太坊上管理交易定序。這種設計充分利用了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同時提供高吞吐量和快速的最終確認。目前,Taiko 正運行提議者機制以協助區塊創建,並探索預確認機制以促進社區內的盈利性區塊生產。該機制旨在優化區塊時間調度和數據發布效率。為實現這些目標,Taiko 正與 Nethermind 和 Gattaca 等項目展開深入合作。
L1 驗證者
Chorus One:Chorus One 是一家為區塊鏈網絡提供驗證服務和基礎設施的項目,專註於多個協議中的質押服務,以增強網絡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作為 L1 驗證者,Chorus One 的職責是驗證交易並生成區塊,從而提升整個網絡的可靠性與效率。近期,Chorus One 對預確認技術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甚至在 Devcon 2024 期間舉辦了相關專題活動。
研究
Nethermind:Nethermind 是一個致力於開發以太坊客戶端和工具的項目,其核心目標是提升區塊鏈網絡的性能和穩定性。通過引入先進的優化技術,Nethermind 积極推動以太坊網絡交易吞吐量的提升。針對預確認技術,Nethermind 一直進行深入研究,並已向 Taiko 的資助計劃提交了一項提案,旨在加速在 Taiko 主網上部署預確認功能。這一提案基於 Nethermind 的 RFP-001 項目,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將在有限的授權參与者中測試預確認功能;第二階段計劃逐步擴大預確認的應用範圍。
Taiko 及眾多 Based Rollup 的 Layer2 項目,無論是否採用 Based Rollup 架構,都在努力優化傳統 Rollup 中低效的交易最終確認流程。通過引入預確認(Preconfirmation)這一概念,這些項目正在構建一種交易確認系統,使用戶能夠更快速、更可靠地確認交易。藉助這一方式,這些項目不斷探索如何提升用戶體驗和建立用戶信任。
Taiko 則充分利用了其作為 Based Rollup 的 Layer 2 項目的定位,积極推動 Based Preconfirmation 的機制實施,從而實現與以太坊的全面互操作性和去中心化。Taiko 通過為用戶提供快速且可靠的交易最終確認保障,大幅提升了交易處理速度和可靠性,從而顯著改善了用戶體驗。
然而,包括 Arbitrum 的 Ed Felten 在內的多位行業專家指出,當前仍然缺乏能夠完全支持預確認的成熟中間件。這表明預確認技術的成熟度和預確認者(Preconfer)的盈利模式依然面臨挑戰,這些問題亟需進一步解決。
如本文所述,越來越多的項目和參与者正积極進入預確認領域,各自帶來了獨特的創新方案,旨在提升以太坊 Layer2 的性能和效率。這一趨勢也契合了系統概念在初步實施后不斷優化的普遍規律。我認為,這一階段標志著 L2 系統演化的重要節點,也是當前 L2 生態中一個令人振奮的积極發展。
通過預確認提升用戶便利性,不僅可能對 DeFi 和遊戲等注重速度與效率的領域產生深遠影響,也可能通過提升以太坊 Layer2 的性能,重新連接以太坊與此前分散的生態部分。這一性能提升或將使更多 Type-1 以太坊 Layer2 項目實現與以太坊的深度集成,從而釋放此前因速度限制而難以獲得的潛力。這些進展勢必對整個以太坊生態系統產生深遠的影響。
預確認仍是一條充滿挑戰的崎嶇之路。然而,像 Taiko 這樣的先行者正迎難而上,專註於為用戶提供更多的便利性。創新從來不是一件易事,但作為以太坊及其 Layer2 生態系統的支持者,我向他們的努力致以由衷的敬意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