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快手剛剛發布了2023年二季度財報:營業收入277.4億元,同比增長27%;凈利潤14.8億元、經調整凈利潤26.9億元,有史以來第一次實現了全口徑下的盈利。在當前複雜的宏觀經濟環境下,斬獲如此戰績實屬難得。更加難得的是,快手的盈利不是單純的節約成本的結果,並沒有影響平台生態的健康成長——本季度DAU同比增長8.3%、MAU同比增長14.8%,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財務數據看,快手沒有明顯的短板,各項業務的發展都比較健康:線上營銷(廣告)收入同比增長30.4%,直播收入增長16.4%,電商GMV更是增長了近40%。兩個多月之前的快手618,已經讓市場意識到了快手在品牌電商方面的巨大潛力;暑期周杰倫、成龍、蔡依林在快手舉行直播所聚攏的人氣,則再次證明了快手對爆款內容的策劃及引爆能力。上面這些數據和案例,大家通過公開資料可以很方便地查閱,在此毋庸贅述。我更想探討的話題是:快手的獨特性體現在哪裡?換句話說,快手實現盈利的更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在移動互聯網“野蠻生長”告一段落、資本市場轉而聚焦於“有質量增長”的情況下,單純依靠規模體量的粗放式經營早已是明日黃花。所有互聯網平台,無論大小,都需要凸顯自己獨特的生態位,或曰“獨特的平台價值”。如果不能找到和證明這個價值,那就無法實現用戶、收入和利潤三位一體的健康成長——這正是目前投資人最需要的東西。過去兩年,很多人曾經懷疑快手是否具備這樣的價值;相信最近幾期財報已經讓上述懷疑不攻自破。
在我看來,快手“獨特的平台價值”主要有兩條:
先說第一條。互聯網內容平台的流量分配模式,看起來千差萬別,其實大致就是兩條:基於關注的、去中心化的私域機制,以及基於推薦的、中心化的公域機制。在實踐中,所有平台都希望“兩條腿走路”,公域與私域相結合,但真正做到的很難。就拿短視頻來說,抖音以公域為主、微信視頻號以私域為主,這一點絕大部分創作者都沒有異議。外界往往認為,創作者和商家更傾向於“私域運營”,從而把用戶沉澱在自己的地盤上;然而,這是一種片面的觀點。若沒有強大的公域廣場,內容創作者的天花板就會很低,商家想進行投放也沒有場景,整個平台就會變得鬆散而缺乏生命力。公域和私域必須形成有機的整體、互相融合促進,才能形成一個欣欣向榮的內容平台。
在國內,“公域+私域”做的最好的內容平台是快手。截止上季度末,快手應用的累計互相關注用戶對數為311億對(同比增長50%);雖然其他平台沒有公布過類似數據,但是從直觀感受看,快手的“互關比例”很可能是頭部內容平台當中最高的。與此同時,快手的公域廣場尤其是區域同城的廣場熱點做的非常好——看過今年6月“快手村BA”貴州站直播的人應該對此深有體會。這兩股力量共同構築了快手的“半熟人社區”屬性:快手用戶之間既能通過內容建立起認同和社交關係,又能在算法推薦的內容池當中認識新人,保持一種開放的可能性。
“半熟人社區”意味着較高的信任感,這一點對電商業務尤其重要。在快手,很多主播和消費者都是半熟人關係,只要熟客的名字出現在直播間,主播都要跟對方聊上幾句。這就意味着在快手平台,除了品牌信任、平台信任之外,還存在強烈的人與人的信任,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老鐵”。有了“老鐵”關係背書,新客戶更敢於下單,老客戶更願意復購;從大額消費類的汽車,到非標品的珠寶,都能夠在快手電商獲得機會。當然,受到信任關係助推的不僅有電商業務,也包括非電商的營銷投放,以及藍領招聘等服務業務;相信未來快手還能夠依託信任關係孵化出更多的新業務。
再說第二條。快手崛起於大眾市場、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放鬆對該市場的滲透和掌控,在不少新線城市,快手都還有很強的心智壁壘,這部分人群可能第一次接觸電商就是通過快手,而他們卻恰恰是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都較強的一批人。快手今年以來提出的低價好物、優質內容、貼心服務也是圍繞整個大眾市場人群需求去制定的經營風向標。
因此,我們能夠理解上季度快手在“品牌化”方面為何能取得佳績:品牌廣告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品牌商品對電商GMV的貢獻超過30%,新入駐的品牌數量更是同比增長了90%!以海爾家電為例,今年618期間,它在快手有大量買家來自東北和華北地區,其中80%以上選擇了購買高端產品,平均客單價高達5400元。“一群一線城市之外的用戶,卻賣出了接近一線城市的客單價。”這樣的案例,還能找出很多、很多。
在我看來,快手下一階段的增長路線已經很清晰了:依託“半熟人社區”屬性和大眾市場的影響力,持續吸引品牌,幫助其實現營銷獲客乃至電商閉環。“半熟人社區”能幫助品牌進行夢寐以求的長線客戶運營,大眾市場則能為它們帶來已經非常罕見的、有消費能力的新客戶。今年618期間,快手品牌商品GMV同比增長超過200%,汽車、家電、家紡、數碼等領域的品牌均取得了極快的增速——這應該只是一個開始。
從財務角度,我們可以看到精細化運營對快手盈利能力發揮的立竿見影的影響:上個季度,快手的各項經營費率同比都有一定的下降,其中銷售及營銷費率同比下降了9.3個百分點,但是快手的用戶和流量盤子仍在健康增長。這說明在獲客推廣方面,快手更節制、更有智慧了。不可否認,在歷史上,與其他互聯網平台一樣,快手也經歷過大舉燒錢、野蠻生長的粗放式發展階段;現在則不一樣了,精細化的降本增效成為大勢所趨,誰能夠儘快適應新時代,誰在下一階段的生存空間就更大。
在二季度,有兩個案例凸顯了快手在精細化運營方面的努力。第一是“村BA”貴州站,它一度成為全網最熱門的體育話題,吸引了3億人次的直播觀看、238萬的最高同時在線人數;而它的內容成本又顯著可控。與競爭對手對各類“頂流賽事”的一擲千金相比,投資於“村BA”這樣的全民賽事,能夠帶來類似的(甚至更高的)話題性,而且進一步鞏固了快手在大眾市場的用戶基礎,可謂花小錢辦大事的典型。
第二是海外業務,快手通過優化運營效率、精細化變現策略,實現了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00%、營業虧損同比收縮51.4%。過去幾年,為了做高用戶基數、建立“全球化平台”的形象,很多互聯網公司都選擇在海外大量燒錢,乃至完全不考慮海外業務的自給自足能力。對於快手而言,不計成本進行海外擴張的時代早已過去,按照目前的勢頭,在海外實現盈虧平衡應該只是時間問題。我相信在其他很多新興業務上,快手也採用了類似的精細化運營策略,這是導致快手扣非凈利潤大幅攀升的重要原因。
總而言之,在這樣一個複雜而不確定的時代,一家成功的互聯網公司所要做的無非是:找到並強化自身獨特的平台價值,以及加強組織執行效率、實現全面的精細化運營。在過去幾個季度的財報中,快手反覆證明了自己能夠做到這兩點。本季度首次實現全口徑的盈利,可以視為“量變到質變”的必然結果。對於快手的投資人和合作夥伴而言,不但可以睡一個好覺,而且可以喝個小酒慶祝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