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原文來源:極客公園
作者 | 美漪
編輯 | 靖宇
圖片來源:由無界 AI生成
除了 AI,目前科技圈最火的當屬「人形機器人」賽道,沒有之一。
2023 年,隨着特斯拉、Apptronik 和 Figure 等公司首次曝光自己的產品,Agility 公司宣布與亞馬遜合作進行倉庫試點,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新年伊始,來自挪威的人形機器人初創企業 1X Technologies(簡稱:1X)就宣布完成了 1 億美元的 B 輪融資。
事實上,1X 不止收穫了巨額資金支持,背後還有 AI 巨頭——OpenAI「撐腰」。
去年 3 月,1X 獲得了一輪由 OpenAI 創業基金領投的 2350 萬美元融資,成為了 OpenAI 投資的第一家硬件公司。事實上,雙方早在 2022 年就已經展開了合作,當時雙方決定共同為機器人開發 AI 模型。
那麼,機器人公司 1X 到底是憑藉什麼優勢,贏得了 OpenAI 的青睞和支持?這家公司,在實現人類「機器人夢想」的路上,相比特斯拉等公司,又有哪些閃光點?
當前,1X 公司提供 EVE 和 NEO 兩款機器人產品。從命名也能看出,1X 公司的野心還是很大的——一個是人類之母,一個是賽博朋克世界的救世主(《黑客帝國》)。
EVE 和 NEO 兩款機器人產品|圖片來源:1X 官網
EVE 是 1X 的早期產品,它是一款專為工作環境設計的輪式機器人,主要用於工業、物流、零售和安全領域。
根據 1X 公司的說法,EVE 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成功進入職場的人形機器人。目前,EVE 已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投入商業化應用,發揮所長,執行任務,比如,在工廠執行任務巡邏、在製造業協助後勤搬運、作為巡邏警衛在建築物內導航和放哨等。
EVE 在物流流域執行任務|圖片來源:1X 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EVE 對標的產品是馬斯克的機器人 Optimus(擎天柱),二者在功能、商業化落地等方面都有相當大的重合度,但 EVE 在去年的一場機器人比賽中擊敗了 Optimus(擎天柱)。
NEO 則是 1X 公司新開發的核心產品。
1X 將其設計成了雙足機器人,並以人體肌肉運動為模型,對其進行「高精度」和「輕柔度」的設計,在鋁芯之上覆蓋了一層軟層,使之它和人類一樣柔軟、輕巧,而且本質上是「安全」的,沒有夾點或其他危險。
因此,NEO 可以自由行走,通過面部表情溝通,提高操作效率的同時,還保障了用戶的安全性。
雙足機器人 NEO,身高 165 厘米,體重 30 千克 |圖片來源:1X 官網
NEO 目前仍處於研發階段。1X 公司計劃在 2024 年正式發布 NEO,並將在挪威和北美地區進行量產。
為了讓機器人真正「走進」現實世界,1X 還設計了機器人系統,將符合要求的「透明傳動裝置」與自主研發的「高扭矩密度電機」(Revo1)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機器人的安全性、靈活性和智能性:
安全性
它們的的机械結構有機、柔軟,使它們從內到外都更加安全,可以隨時進入人類環境。
靈活性
它們可以像人類一樣運動,感知周圍環境並與之互動,能夠完成轉彎、開門、抬起物品等多種人類精巧活動。
智能性
1X 將類似人類的「身體」,與高級語言和自主運動模型的「AI 大模型」相結合,人類可以自然地與 1X 機器人交談,它們也能按照要求行事。它們在默認情況下是自主運行的,但用戶也可以遠程控制它們,以防它們進入危險區域或無法完成特定任務。
更重要的是,它們可以在互動中不斷學習和改進,變得更加聰明和能幹,為協助和提高生產力開闢了新的可能性,從而為人類提供更多幫助。
1X 的機器人功能如此強大,是如何訓練而成的?
1X 非常強調在現實世界中,訓練和部署人形機器人的必要性。他們認為,「如果人形機器人要我們的世界中發揮作用,它們就需要體驗現實世界。」
對此,1X 還曾在一篇博文中給出了解釋,「現實世界才是海量數據和數據多樣性的所在,因此,1X 的機器人不涉及固定的算法,而更多地涉及實際學習,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 AI 模型對世界有更豐富的理解。這對 AI 的下一步發展非常重要。這也是 1X 決定製造面向消費者的機器人的原因。」
有趣的事,這與 OpenAI「通過真實世界的反饋,來打造 AGI 系統」的策略是不謀而合的。
因此,1X 自研了「具身學習」(Embodied Learning)的複雜 AI 技術訓練機器人。
藉助 VR 技術,1X 操作員在工作室中進行遠程操作,來訓練機器人完成任務,從而有效地將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效率結合起來。
具體來說,1X 操作員在挪威莫斯的工作室里,通過 VR Teleop 引導機器人完成各種真實場景,直觀地了解任務的難度和可行性。而且,1X 操作員不僅會展示他如何用身體完成任務的行為,還會展示他的思維過程,這樣訓練數據就會與他的思維過程貼上標籤。
1X 操作員工作室通過 VR Teleop 引導機器人完成各種真實場景|圖片來源:1X 官網
這種互動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數據集,使機器人能夠理解並適應各種模式和行為。在大規模地收集了多樣數據后,機器人就學會了一項新技能。
根據 1X 首席執行官 Børnich 的說法,「我們教機器人做事的主要方法是,通過人類專家的示範教學,將人類行為和人類思維克隆到機器中。這與訓練大型語言模型的方法非常相似。」「LLMs(大語言模型)可以處理非常廣泛的問題,這一進步可以轉移到 1X 的 AI 系統中,這將使機器人能夠適應各種情況,而不會做出不安全的決定。」
此外,IX 還通過一種叫做「共享自治」(shared autonomy)的過程,創建了一個寶貴的數據反饋迴路,進一步增強了機器人的學習適應能力。
這涉及人機協作,也就是說,機器人可以請求人類干預複雜任務。例如,EVE 在自主巡邏時遇到意外情況(如門被擋住)時,可能需要人類的幫助。
目前,1X 有 50 台機器人,它們在挪威的倉庫中,執行各種任務,收集多樣數據,學習如何在現實世界中工作。
簡而言之,1X 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將先進的類人機器人技術與用於數據收集的「具身學習」(embodied learning)AI 技術相結合,這使得該公司站在了 AI 機器人技術的前沿。
1X 是 Bernt Øyvind Børnich 在 2014 年創立的,總部位於挪威,公司前身為 Halodi Robotics。
公司的使命是,「1X 設計與人類並肩工作的機器人,以滿足世界的勞動力需求,建設富足的社會。」
對此,1X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Børnich 曾表示,「1X 將顛覆勞動力市場,對未來的工作產生影響。或許,有人會認為機器人在各行各業取代人類,讓失業率增高,但 1X 機器人的設計理念,由始至終是為了幫助解決高危險或者重複性的工作難題。」
憑藉這一理念,1X 在 2021 年 3 月,拿到 1300 萬美金的 A 輪融資,又在 2023 年 4 月,拿到了 OpenAI 旗下創業基金領投的 A2 輪融資,還得到了 Tiger Global 以及一群挪威投資者的支持,投后估值約為 1-2 億美金。
OpenAI COO Brad Lightcap 還公開表示,「投資 1X 瞄準的時機是機器人硬件已成熟,並能在 AI 的加持下開拓更廣泛的勞動力市場。」
1X CEO Bernt Øivind Børnich 和 EVE|圖片來源:1X 官網
藉助 OpenAI 的「投資資金」和「技術支持」,1X 機器人的計算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1X 已將 GPT 系列模型成功融合到其機器人中,顯著提升了機器人的擬人化能力。這一變革使得 1X 機器人能夠輕鬆完成之前很多機器人難以完成的動作,如轉彎、開門、做飯、抬起物品、智能對話等。
未來,藉助多模態大模型 GPT-4,或許能讓機器人生成和理解圖像,進一步拓寬其應用領域。
隨着 GPT 更加智能,甚至產生自主意識,1X 機器人將會更好地融入人類生活中。
對於 1X 與 OpenAI 未來的合作,1X 產品負責人 Eric Jang 表示,「我們並沒有和 OpenAI 獨家綁定,仍在測試各家的語言大模型,用來做語言到動作的轉化,將語言模型和真實世界連接起來。同時,1X 也在做自己的動作小模型、任務小模型。」
1X 產品負責人 Eric Jang 還補充說,「我們希望做成通用的機器人,1X 是國際上少數真正專註於結合『大模型軟件』和『機器人硬件』的公司。一方面,我們希望用基於 ChatGPT 的自然語言來直接控制機器人。另一方面,我們也會積累並訓練視覺、觸覺數據,最終實現環境交互、通用控制。」
除了 OpenAI,還有另一個科技巨頭——英偉達也對 1X 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去年,英偉達公布了如何利用大型語言模型(LLMs)自動生成獎勵算法,來訓練機器人完成複雜任務,對此,1X 公司表示,「英偉達提供的軟件,可以幫助我們擴展和部署 AI,因此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夥伴關係,而且至少到目前為止,英偉達還沒有進入硬件領域,製造自己的機器人。」
今年年初,1X 公司又宣布獲得了 1 億美元的 B 輪融資,此輪融資由瑞典知名風投基金 EQT Ventures 領投。
至於這筆巨額資金的去向,1X 首席執行官 Børnich 回答,「這是我們第一次為我們的專業團隊提供報酬。他們的貢獻對我們的成功至關重要。」
此外,這筆資金還將用於是擴大「具身智能」(Embodied AI)的數據收集戰略,加強 NEO 機器人的市場推廣。
1X 官方宣布獲得 1 億美元 B 輪融資|X
如今,1X 正在以商業規模製造機器人,但還沒有公布其機器人的具體價格,公司的具體增長数字仍不得而知。
該公司網站上突出显示的幾個客戶名稱是挪威醫院 Sunnass 和充電綜合服務公司 Everon,這兩家公司部署了約 250 台機器人,用於商業建築的夜間警衛。
事實上,人形機器人的「賽道」競爭十分激烈,不僅有像 1X 這樣的「專業玩家」領跑,還有不少躍躍欲試的「外部玩家」與之展開角逐,比如特斯拉、本田等汽車巨頭,以及小米、谷歌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
未來,隨着科技、汽車等行業巨頭的參与,以及 ChatGPT 等 AI 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人形機器人有望深入各個細分領域,成為 AI 下一個重要的落地應用場景。
據 Markets and Markets 預計,預計在 2027 年,人形機器人的市場容量將達到 173 億美元。
OpenAI 的生成式 AI 技術,必然會在機器人未來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1X 更是官方表示,「再過 10 年、30 年之後,實體機器人將成為我們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這些創新將帶來可持續的富足,在這種情況下,由可再生能源驅動的機器人,能夠以可忽略不計的成本和對環境最小的影響生產商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