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今天是2025年元旦,新年第一天,先祝我們所有的讀者元旦快樂。
一晃眼2024年就這麼過去了。回想起2024年,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不是在加密生態又參与了什麼新奇的項目,又發現了什麼好玩的新物種,而是這一年讀了一些讓自己三觀發生極大改變的書,聽了一些讓自己醍醐灌頂的課。
這些書並沒有直接告訴我買哪些幣能掙錢,也沒有直接告訴我哪些幣能漲到多高,聽上去對投資而言似乎是“毫無用處”的“屠龍術”。
但這些書和這些課讓我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看大到一個國家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小到一個生態未來可能的發展前景,讓我在一些關鍵的十字路口進行選擇時能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明了的框架。
我在過往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巴菲特老先生的投資觀點時,曾經分享過老先生自己明確說過的一個觀點:
巴菲特和芒格兩位老先生幾乎不看美國的宏觀經濟、也不看宏觀指標。兩位老先生也反覆強調,他們根本猜不到美聯儲的政策、也猜不到財政部的政策,他們的決策與這些宏觀政策都毫無關係。
但是老先生也強調,說自己很幸運生在了美國。他說過如果他生在孟加拉運氣就不可能有這麼好了。
在股東大會上,老先生被反覆問到過一個問題:
他為什麼相信美股一定會再創輝煌,低估的價格一定會趕上內在的價值?
老先生指出是美國的法制和市場經濟。
對老先生的這個回復,我的內心始終還是存有一個疑點:
對於那些不生活在美國的其它國家的人,要不要看宏觀呢?
如果不看宏觀,1949年前在上海股票交易所買的股票,在1949年後都會化為廢紙。
如果要看宏觀,那到底宏觀因素會怎麼影響我們的投資乃至財富?以及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思路和框架來判斷宏觀呢?
這種對宏觀環境的判斷對於一個處於十字路口的國家和民族中的個人而言,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樣的十字路口,作為普通人,我們該怎麼選擇將決定我們未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命運。
1902年,江蘇高昌鄉的少年是選擇留在本地繼續當农民還是選擇去上海租界冒冒險,決定了他未來是“杜月生”還是“杜月笙”。
1905年,山東的农民是選擇闖關東,還是選擇南下去五口通商的城市,他此後的命運會截然不同。
1949年,廣東溫飽線上掙扎的农民是選擇留在大陸還是選擇像難民一樣去香港,決定了他此後30年的生活際遇。
2018年,有人就認為發生了兩件標誌性的事情於是徹底清倉國內的全部資產(包括房產),但2021年還有人加槓桿衝進房市。
決定錯了,不要說祖上幾輩子累積的財富可能頃刻間化為烏有,甚至連身家性命都可能朝不保夕;決定對了,不要說平安順遂,甚至連跨越階層的人生跳躍都可能實現。
這些人中有不少作出了在後世看來非常明智的決定,但他們未必有多大的能力、未必讀了多少書、更未必有多少遠見,或許僅僅只是一個一瞬間拍腦瓜、咬咬牙產生的念頭。
雖然如此,但我總是不死心,有沒有辦法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找到這其中的規律,對未來足以改變人生際遇的宏觀環境提前預判呢?
我在2024年的學習中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