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作者:Jon Charbonneau 來源:DBA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比特幣的頂級二層網絡(L2)將釋放加密領域中最大的市場之一。
這一潛力顯而易見:比特幣(BTC)市值已接近 2 萬億美元,正逐步超越黃金成為全球最大的資產。能夠主導比特幣使用的網絡平台,未來註定會成為巨頭。
目前,大多數人試圖通過以太坊 L2 的視角來理解比特幣 L2。然而,這種類比思維往往會導致錯誤結論,包括:
1. 低估市場規模:比特幣 L1 缺乏可編程性,這意味着比特幣 L2 的市場機會本質上大於以太坊 L2。
2. 忽視決定“贏家”的因素:與以太坊 L2 相比,比特幣 L2 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且安全性將在早期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3. 低估可構建的可能性:最近的技術突破使得構建比特幣零知識匯總(ZK-rollups)成為可能,這些技術帶有樂觀-ZK 橋接(具有“n 選 1”的信任假設)。更令人驚喜的是,這些創新將比預期更早到來。而未來可能的比特幣升級甚至可能完全去信任化(例如,支持直接 ZK 驗證並移除“n 選 1”機制)。
在本文中,我們將使用更廣義的 L2 定義,包括從信任型(如側鏈)到信任最小化型(如 ZK-rollups)的所有類型,但主要聚焦於完全可編程的 L2,而非支付通道等更專業的協議。
我們從第一個誤解開始:低估了比特幣 L2 的潛在市場(TAM)。
比特幣 L2 的市場機會遠遠大於以太坊 L2。這一結論部分顯而易見,因為比特幣市值比以太坊高約 4.7 倍,但更重要的是以下根本性原因:
1. 以太坊 L2 的目的是擴容
以太坊 L1 提供完整的可編程執行環境,其 L1 存儲的狀態價值遠高於其 L2,儘管 L1 速度慢、吞吐量低。L2 的作用是提供與 L1 相同的功能,但更快、更便宜。L1 仍然是“真金白銀”的所在,而 L2 更多是“試水”的地方。
2. 比特幣 L2 的目的是擴容和可編程性
比特幣 L1 缺乏可編程性功能。而可編程性是解鎖更強隱私、更好的自託管體驗以及基本 BTC DeFi 的關鍵。如果 L1 無法提供這些功能,那麼這就為構建比特幣的主導執行層留下了巨大的空間。
目前,大多數市場參与者以以太坊 L2 為模型來理解比特幣 L2,但正確的比較對象應該是以太坊 L1。勝出的比特幣 L2 將成為比特幣的執行層——為最好的加密資產提供核心支持的基礎設施。
只需自問:如果比特幣 L1 是完全可編程的,你會使用它嗎?我肯定會。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比特幣 L1 沒有提供這種通用可編程性,因為這種簡單性是比特幣作為貨幣特性的核心優勢之一。然而,將這一功能疊加到 L2 上的價值是不可否認的,而 L2 現在有機會實現這一目標。
考慮到執行層通常表現出極強的冪律分佈特性:
• 以太坊:以太坊 L1 仍然是最有價值的執行層,在收益、DeFi 鎖倉量(TVL)、穩定幣發行等指標上佔據主導地位。其 L2 的規模都遠小於 L1。
• 比特幣:我們也可以預計,比特幣 L2 會有一個長尾分佈,最大比特幣執行層將逐漸拉開差距。然而,由於 L1 缺乏可編程性,主導比特幣的執行層必須是 L2。唯一的問題是:哪一個 L2 會成為贏家?
正如以太坊 L1 對 ETH 的作用一樣,我相信主導的比特幣執行層必須:
1. 顯著增強比特幣的功能性(如更好的隱私、更友好的自託管用戶體驗和基礎 DeFi 功能)。
2. 不顯著削弱比特幣的核心優勢(如安全的自託管、抗沒收性和無許可使用)。
因此,安全性將是決定性因素。
以太坊 L2:速度優先於安全性
我們現在來看第二個誤區:認為比特幣 L2 的高安全性無關緊要,因為以太坊 L2 用戶對安全性並不敏感。
觀察當前的以太坊 L2:
• 安全型 L2:目前上線的三個第二階段匯總(Stage 2 Rollups)幾乎無人問津。
• 不安全型 L2:用戶毫不猶豫地將數十億美元投入到“L2”存款合約中,而這些合約由不明身份的 3/5 多簽控制,沒有驗證機制,也沒有鏈。即便是 Base 也僅處於第一階段(Stage 0)。Optimism 和 Arbitrum 已進入第一階段(Stage 1),但採取了許多捷徑(例如,Optimism 多年來沒有驗證機制,而 Arbitrum 仍有白名單)。
由此,許多人得出結論:比特幣 L2 的成功需要優先考慮速度,忽視安全性以快速吸引用戶。這就是所謂的“速度 > 安全性”。
甚至有觀點更進一步,認為Rollups和驗證橋接是失敗的實驗。用戶似乎不關心 L2 安全性,而 L2 似乎也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實現完全去中心化。
比特幣 L2 的安全性需求更高?
一個常見的反駁是,比特幣 L2 的安全性更重要,因為比特幣持有者比以太坊持有者更具主權意識且更厭惡風險。
我並不完全認同上述兩種觀點:
• 根據當前以太坊 L2 用戶的使用模式得出的結論是誤導性的。比特幣 L2 的安全性會比以太坊 L2 更重要,且需要更早被重視。
• 但這並非因為比特幣和以太坊持有者的風險偏好存在顯著差異。我認為這方面並沒有本質區別。無論持有什麼資產,大型資本持有者在評估風險時大多是理性的。
因此,我相信 BTC 和 ETH 持有者對安全風險的敏感度相當。此外,由於過度關注那些早期 ETH L2 用戶,許多人低估了大多數資本對橋接安全風險的敏感度。
如果資本真的對橋接安全性高度敏感,那麼為何大量 ETH 仍然流向不安全的橋接?
答案其實很簡單——用戶通過不進行橋接來體現對高安全性的偏好!
目前,僅約 2.5% 的 ETH 供應量被橋接至 L2,而 ETH ETF 持有的數量已經超過這一比例。即使是硬核的以太坊支持者也明白,當前 L2 的安全性(僅僅用於持有 ETH)實際上不如 ETF 安全。安全性問題正在阻礙大額資本流向 L2。
橋接被黑客攻擊可能導致資產歸零的風險,給資本帶來了高昂的隱形成本。低安全性 = 高風險 = 高資本成本 = 更少的資本流入。
現實情況是,大多數資本在這裏表現得相當謹慎和厭惡風險。你可能會用你的風險資金(degen 資金)在 L2 上賭博,但會將主要資金(更偏向規避風險的資本)留在 L1。
因此,當我們觀察當前 L2 橋接的使用模式時,實際上只是看到了這小部分風險資本的偏好:
1. 我們不能因為主流 L2 優先考慮速度而非安全性,且這些“不太安全”的 L2 吸引了更多 ETH,就得出“L2 橋接安全性無關緊要”的結論。大多數資本通過避免橋接來表達其對安全性的高度需求。
2. 我們可以得出,在這小部分風險資本中,現有 L2 之間的安全性差異並非決定性因素。
優先速度而非安全性確實是這些早期以太坊 L2 的正確戰略決策。它們需要快速上線以佔據市場份額。在其目標市場(風險偏好者)中,L2 安全性的增量提升並不重要。
例如:當 friend.tech 剛上線時,如果你想嘗試,你可能會在 Base 上放幾美元。如果你想在 Base 上追逐一個新 AI 概念幣,你會投入一些現金。而 Base 是否具有複雜的 ZK 驗證機制或時間鎖合約可升級性,在這種情況下影響很小。
以太坊 L2 瞄準了更小的風險市場是有原因的,因為以太坊 L1 總是會吸引更多嚴肅資本(至少在早期)。
• 你可以在 L1 上完成基本的 ETH DeFi 操作。
• 你不需要另一個高 gas 限制、相同應用的 EVM 副本來獲取 ETH 的收益。
• 使用 L1 比橋接至 L2 更安全,而對於大額交易(即使用嚴肅資本)而言,L1 的較高費用是可以接受的。
而比特幣的情況截然不同:
• 比特幣 L1 本質上無法原生支持大多數基礎功能。
• 這改變了比特幣 L2 相較以太坊 L2 的價值主張和目標用戶群體。
• 這也改變了比特幣 L2 與以太坊 L2 最重要的屬性。
在比特幣 L2 的競爭中,絕對安全性和相對安全性都至關重要。
我們通過兩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為簡化討論,假設我們可以精確量化 L2 橋接的“安全級別”:
在第一個例子中,假設 Base 的安全性已經顯著提高,但你仍然選擇以太坊 L1。原因在於:基本的 DeFi 協議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而 L1 的高 Gas 費對大額交易幾乎沒有影響(增量成本趨近於 0)。因此,大多數用戶行為(例如借貸、代幣兌換、匿名轉賬、重新質押等)在可能的情況下都更傾向於直接使用 L1。
在第二個示例中,假設比特幣 L2 的安全性與以太坊 L2 相當,但用戶必須使用比特幣 L2。儘管可以通過 DLC 等方式在比特幣 L1 上進行有限的操作,但大多數功能仍然無法實現。因此,用戶對比特幣 L2 的依賴性更高。
L2 的優化方向取決於目標用戶群體:
• 以太坊:以太坊 L2 並未過度優化安全性增量,因為對於其目標市場(風險偏好者),額外的安全性並不能帶來更多的業務增長。因此,速度優先於安全性 是主要策略。只有當 L2 開始直接與 L1 競爭以吸引大額資本時,安全性才會成為瓶頸。
• 比特幣:對於比特幣 L2,安全性會更早成為關鍵。當前,風險偏好者和風險規避者的基本需求都未得到滿足。佔據最安全的比特幣執行層的地位將極具價值,而這一市場仍處於開放狀態。
取勝的兩個關鍵點:
• 絕對安全性:假設最安全的比特幣 L2 的安全性只有 50%。目前,所有使用比特幣的可編程執行層都需要“誠實多數”假設(有時甚至依賴更令人擔憂的安全實踐)。如果 L2 的安全性未達到我的最低可接受水平,我要麼選擇留在 L1 上放棄期望的操作(如獲取收益或增強隱私),要麼轉向中心化產品(這是目前令人擔憂的趨勢)。
• 相對安全性:如果已有滿足最低可接受安全性的 L2,可以完成我的目標操作,那麼我會選擇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最安全的 L2。
相比以太坊,構建比特幣的首選可編程執行層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而且競爭者相對較少:
• 競爭較少:全球具備能力推動比特幣 L2 技術前沿發展的團隊並不多。開發比特幣相關技術極其困難,僅過去一年中,就需要多項突破性研究成果來推動當前的最先進設計,並且未來還需要解決更多技術難題。然而,大多數比特幣 L2 選擇了捷徑,犧牲了安全性。
• 市場巨大:頭部 L2 將吸引絕大多數的應用、資本和開發者。比特幣有限的去中心化能力(DA)也決定了只有少數執行層能夠充分利用其安全性保障。
雖然仍會有部分風險偏好者的比特幣資本流向安全性有所妥協的 L2,但這一市場規模較小,且競爭激烈。實際上,最終“獲勝”的安全 L2 很可能也會承接大量此類活動,因為投機行為往往會追隨那些看起來有價值或有趣的項目。例如,過去一年中,比特幣上的 NFT 熱潮顯然以投機為主,而比特幣並未針對這些優化,但用戶仍願意支付高成本參与,因為這“好玩”。
此外,最終“獲勝”的 L2 很可能通過擴展來吸引更多願意接受較低安全性妥協的用戶。例如,它們可能會擴展到選擇性數據可用性(volitions)和 L3 層,以提供更低成本的非比特幣 DA 選項。
比特幣的主導 L2 需要盡可能接近比特幣本身,安全性在這裏尤為關鍵。因此,構建這一 L2 必須依賴於處於比特幣擴展研發最前沿的團隊。此外,比特幣文化也可能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團隊還需要是真正嚴肅的比特幣支持者,長期致力於實現比特幣的願景。
DBA 認為 Alpen Labs 是這一團隊。他們正在構建 Strata,我們預計它將成為比特幣的主導執行層。具體來說,Strata 是一個基於比特幣的 zkEVM Rollup(使用 SP1),搭載混合型樂觀-ZK 橋接技術。
Alpen Labs 自 2022 年起,便致力於利用 zk-SNARKs 擴展和增強比特幣。他們無疑是我們見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和最有原則的團隊之一。我們非常高興能夠支持他們。
他們已經在該領域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這些工作最終促成了 Strata 的設計:
• Trey Del Bonis:2022 年初,Trey 發布了一項關於比特幣 ZK-Rollup 工作原理的設計方案。
• John Light:2022 年晚些時候,John 撰寫了里程碑式的《比特幣有效性 Rollup 報告》,將比特幣 Rollup 推向公眾視野,點燃了這一領域的大量研究工作。
• Simanta Gautam:2023 年 1 月,Alpen Labs 的幾名成員(包括 Sims)共同撰寫了《比特幣上的 ZK-Rollup:技術白皮書》(在 BTC++ 的演講中進行了總結)。
• Liam Eagen:2024 年 4 月,Liam 合著了突破性論文《On Proving Pairings》(在 DBA 年度研究日的演講中總結),這對實現 Strata Bridge 至關重要。他還共同撰寫了其他重要研究,如《Shielded CSV: Private and Efficient Client-Side Validation》。
此外,他們還通過易於理解的資源幫助普及概念,例如 David Seroy 關於比特幣 Rollup 和基於 BitVM2 的 Strata 橋接技術的白板課程。團隊正在不斷壯大。
這種高水準的團隊是構建最安全比特幣橋接技術的必要條件,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隨着未來可能的比特幣軟分叉(如重新啟用 OP_CAT),設計將進一步演化和加強,提供更出色的橋接解決方案。
讓我們深入探討 Strata 的設計。
ZK-Rollup:基礎功能
事實上,構建一個比特幣上的 ZK-Rollup 是相對“簡單”的。你可以輕鬆啟動一個主權 ZK-Rollup,利用比特幣區塊存儲 Rollup 數據,並創建其有效性的證明。Rollup 客戶端可以輕鬆驗證數據可用性和正確性,從而確保其安全性。
然而,如果想要在比特幣和 Rollup 之間建立雙向橋接,事情就複雜得多。這種橋接是將 BTC 轉入 Rollup 的關鍵所在,但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比特幣節點驗證鏈外執行的機制。
2023 年 10 月,Robin Linus 的 BitVM 論文提出了一種在比特幣上進行樂觀驗證的機制,這是一個重大突破。然而,最初的實現相對笨重且效率低下,存在一些開放性的安全問題,實用化前景並不明朗。
過去一年,這一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隨着技術日益成熟,早期的一些顧慮(如流動性壓力問題)得到了緩解。Strata Bridge 是一種混合型樂觀-ZK 橋接技術,受 BitVM2 論文啟發。Alpen Labs 與 BitVM 聯盟的其他成員合作,為其橋接技術奠定了基礎。Strata Bridge 基於原始 BitVM 設計,結合多項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優化,使其更加實用、可擴展、資本高效且安全。
最終,Strata 能夠構建一個基於比特幣的 ZK-Rollup,並通過混合型樂觀-ZK 橋接實現 BTC 的 1/n 信任假設。這就是 Strata。
如果你希望深入了解技術細節,建議參考 David Seroy 的 Strata Bridge 白板課程,以及 Alpen Labs 的博客文章,他們在其中詳細介紹了設計和原型實現。
這已不再是一年前的 BitVM,更不是如今的“誠實多數”側鏈。1/n 的安全模型已經非常出色,而未來的比特幣升級(如 OP_CAT)可能會使 L1 支持直接 ZK 驗證,實現完全無需信任的設計。
Strata Devnet 已上線並開源數月。完整的 Strata Bridge 實現將隨公共測試網在數周內發布,主網預計將在今年內上線。
當前市場嚴重低估了比特幣 L2 技術的最新進展。
作為一名比特幣支持者和 Alpen Labs 的投資者,我的目標不僅是讓 Strata 在現有的比特幣 L2 市場中“勝出”,更希望整個市場能夠發展壯大。
比特幣已經是最優秀的加密資產。它有着引人入勝的故事(例如,它是第一個加密資產、擁有匿名創始人)。它的基本經濟學屬性也無懈可擊(例如固定供應)。
然而,與傳統資產(例如黃金)和其他加密資產(例如 ETH 和 USDC)相比,BTC 還存在其他功能缺陷。它缺乏原生的強大隱私性、可擴展性、速度、易於自我託管、與其他資產的互操作性、基本的 DeFi 功能等等。這些功能非常重要。這就是為什麼鏈上美元穩定幣繼續蠶食鏈下美元的原因。給定資產作為“貨幣”的強度取決於許多不同的屬性,而可編程貨幣的強度更強。
不幸的是,如今要讓 BTC 具有可擴展性和可編程性,就必須完全犧牲其其他一些最佳特性——自我保管、抗扣押和無需許可使用。那麼,我們能魚與熊掌兼得嗎?
需要更好的 L2 來為 BTC 帶來這種功能和可擴展性,而無需做出任何犧牲。它們將以加密貨幣軌道釋放美元的方式釋放 BTC。它們將使 BTC 成為更好的貨幣。
具體來說,BTC 目前主要用作SoV(“数字黃金”)。它很少用作UoA或MoE (“电子現金”)。添加此處描述的功能將增強 BTC 的所有三種貨幣功能。如果 BTC 有志於成為 MoE 和 UoA,那麼讓 BTC 更具可用性顯然是必要的。然而,我經常聽到這樣的爭論:如果 BTC 將其野心限制在 SoV(“数字黃金”)上,那麼它就不需要這個。我強烈反對。即使是数字黃金也需要隱私、更好的自我託管和可擴展性。如果 BTC 的所有權和使用主要變成託管和中心化(甚至沒有可靠的去中心化後備),那麼它甚至很難擊敗閃亮的黃金。此外,你應該能夠讓你的 SoV 發揮作用——BTC 是原始的抵押品(例如,用於 DeFi),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如果我們不能安全地為 BTC 添加可擴展性和功能,那麼用戶將被迫回到中介金融機構的手中,自從比特幣白皮書的第一行以來,我們一直努力擺脫這種機構:
如果我們不讓 BTC 自我託管和私人支付變得更容易、更具可擴展性,我們最終將由佔主導地位的 BTC 託管人和支付提供商主導。
如果我們不啟用基本的 BTC DeFi,我們最終將得到BTC CeFi。
如果我們不構建最大程度安全和去中心化的 L2 橋,我們最終會像cbBTC一樣,即使在所謂的“DeFi”生態系統中也創建中心化的瓶頸。
這一點早已為人所知,正如 Hasu 多年前所描述的那樣,“我們必須確保能夠以無需信任的容量滿足足夠的市場需求,否則託管銀行系統將永遠阻礙基礎層的發展。” Strata 等現代 L2 技術對於確保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至關重要。
此外,隨着區塊獎勵的消失,這些 L2 是長期為比特幣礦工提供穩定安全預算的最佳途徑。目前尚不清楚簡單的 L1 BTC 轉賬是否足以滿足需求。擴大比特幣作為 DA 層的用途似乎是提供穩定收入的最有效方式。它將使 BTC 活動類型多樣化並實現更多活動(在相同數量的 L1 數據中,你可以容納比 L1 交易更多的 L2 交易),從而增加 L1 交易的經濟密度。比特幣的獨特之處在於,鑒於存在以最低信任度使用 BTC 的需求,它實際上能夠持續為 DA 收取溢價。我認為這種情況很可能會發生,因為貨幣在加密貨幣中具有最強的網絡效應,而 BTC 是王者。
無論你是哪種類型的比特幣支持者,引入這些功能都是至關重要的:
• 比特幣傳教士:主要目標是讓比特幣對社會產生积極影響。
• 比特幣雇傭軍:主要目標是讓 $BTC 價格上漲,即便這可能伴隨一個託管的監控社會烏托邦。
對傳教士而言,私密性、可擴展性和易用性是比特幣產生积極社會影響的必要條件。
對雇傭軍而言,這些功能讓比特幣成為更好的貨幣,從而提高 adoption 和價格。此外,比特幣的安全預算也需要解決,這對其長遠影響和價格增長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