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作者:
鄭金城 新躍社科大學研究員,Biteye、Mandala Ventures 建設者,Ocean Views 專欄作家
李國權 新躍社科大學教授,新加坡經濟協會副會長,全球金融科技學院主席
4月12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人潮湧動,匯聚了港府官員、研究學者、投資機構、金融科技創業者和眾多Web3愛好者。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只為參与2023年香港Web3嘉年華,共同見證香港金融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
Web3的魅力究竟是什麼,讓各界人士為之傾倒,香港各大會議廳、大街小巷充滿了對Web3的探討和熱議?答案很明確:Web3是更好互聯網的答案,是后疫情時代新經濟的引擎,讓人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根據 Hootsuite 7月份的數據,全球有 50.3 億互聯網用戶,相當於總人口的 63.1%。互聯網用戶仍然在以每年約 4% 的速度增長。但人們在享受互聯網便利的同時,也失去了隱私權和數據所有權。一些互聯網巨頭垄斷了的市場,可以決定用戶的使用權限。
於是人們開始尋找更好的互聯網,而 Web3 是目前最活躍、最成功的解決方案。與現有中心化互聯網不同的是 Web3 擁抱去中心化,將權利從公司歸還到用戶的手中,讓用戶來共同擁有和運營互聯網。
在Web3時代,數據將被永久地去中心化儲存在多個節點,不可篡改也無法竊取,人們可以自由地在平台上表達觀點,隱私安全得到保護。虛擬經濟崛起且可持續,人們可以有另一個数字身份在虛擬空間里工作、學習、社交,超越時空的阻礙,滿足精神和物質需求。基於區塊鏈智能合約的 DAO 會漸漸成為替代公司制度的可選組織形式,成員眾籌、眾智,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達到高度一致,保證組織的公平。
Web3 致力於解決互聯網的很多現存問題。在我們介紹 Web3 之前,先看看互聯網的發展進程。現在行業內對 Web 的定義和理解混亂,很多從業者對不同階段的 Web 沒有較為清楚的理解,造成交流上的障礙,甚至影響了投資的方向和產品發展路線。所以筆者結合研究機構 Messari 研究員 Eshita 對互聯網不同階段的定義,提出 Web2.0+ 和 Web3+ 兩個新定義,以期給行業提供一個較為清晰的參考。
Eshita認為可以分為 “只讀” 的Web1 ,“讀+寫” 的 Web2 ,“讀+寫+擁有” 的Web3 。
1989年,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的 Tim Berners - Lee 發明了現在被定義為 Web1 的萬維網。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這是一個透過互聯網訪問的,由許多互相鏈接的超文本組成的資訊系統。
1990 年,第一個網頁瀏覽器誕生。1991 年,網頁瀏覽器向公眾開放。從此,萬維網成為人們瀏覽資訊的重要工具。Web1 主要是由專業的作家和記者在靜態網頁進行單向信息傳輸。互聯網用戶在這期間的活動主要是瀏覽網頁信息,很少發表評論或者進行內容創作。 Web1 大致從 1990 年到2004年。這期間的互聯網服務建立在由互聯網社區共同控制的開放協議之上。Netscape,Yahoo 是這期間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Web 2 這個詞由 Darcy DiNucci 在1999 年發明,由 Tim O'Reilly 進行普及。Web1的內容審查相對 Web2 較少,由少數互聯網公司控制內容,因此人們開始對信息的可信度提出質疑,開始追求表達的機會。2004年,隨着社交媒體平台的出現,Web2,也就是我們現在正處於的互聯網階段開始了。互聯網科技公司提供了比開放協議更好的軟件和服務。用戶開始從萬維網等開放協議轉移到能提供免費服務的中心化服務平台。智能手機的爆炸式增長加速了這一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Web2 更多的是強調互聯網活動方式的改變。與 Web1 時期只由公司向用戶提供內容不同, Web2 公司也分享由用戶產生的內容,用戶與用戶之間可以進行互動,例如發帖、點贊、評論。用戶在 Web2 時代既是內容的創造者又是內容的消費者。這期間的代表性公司有 Facebook, Twitter, 新浪博客等等。
1999年,萬維網之父 Tim Berners-Lee 在《編織網絡:萬維網創造者的原始設計和最終命運》首次表達了他對語義網的願景:“即計算機能夠分析網絡上的所有數據——人與計算機之間的內容、鏈接和交易。” 語義網的目標是使互聯網數據機器可讀。2006 年,Tim Berners-Lee把語義網描述為 Web 3.0 的組成部分,他說“人們一直問Web 3.0是什麼?SVG在Web2.0的基礎上大面積使用——所有東西都起波紋、被摺疊且看起來沒有稜角——以及一張語義網涵蓋着大量的數據,你就可以訪問難以置信的數據資源。”
2009 年,Tim Berners- Lee 和 Ching-man Au Yeung 等人發表了 《去中心化:未來的線上社交網絡》,提出了建立開放的去中心化社交網絡,讓用戶控制自己的數據。文中強調給予用戶隱私權,讓用戶決定信息的分享對象。此外,還提出將信息存儲在用戶信任的服務器或者本地電腦,給予用戶對數據的所有權。文中還提到使用 URI 作為用戶的互聯網身份,連接數據和應用。但是Tim Berners- Lee 的提議缺失一個激勵各方的方案,Web2 互聯網巨頭沒有採用。
同一年, Satoshi Nakamoto 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电子現金系統》,提出了價值可以通過點對點直接進行傳播,不依賴不可控的第三方。這為有智能合約功能的 Ethereum 的誕生奠定基礎。
在 2014 年啟動 Ethereum 后不久,聯合創始人 Gavin Wood 博士在《去中心化應用:Web3.0是什麼樣的》中對 Web3.0 的定義提出了和 Tim Berners - Lee 不一樣的觀點。他主張用區塊鏈來記錄公共信息,保護個人隱私,用智能合約消除對可信第三方的需求。這是第一次將區塊鏈引入互聯網的設計,也是加密行業人士普遍討論的 Web 3.0。而Tim Berners - Lee 提倡將數據去中心化存儲在服務器或者本地電腦,而非區塊鏈,因此很多加密人士更加認可 Gavin Wood 定義的 Web 3.0。有些行業人士和媒體為了方便,用縮寫的“Web3”來代替Web 3.0。
筆者認為,Tim Berners - Lee 和 Gavin Wood 對於更好的互聯網的願景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實現的手段有根本性區別,所以這兩種 Web 3.0 的定義本質上是不同的,所以應該分別用 Web 3.0 和 Web3 區分開來。Web3 旨在通過去中心化存儲、區塊鏈技術和基於社區的自我主權身份,將個人數據的控制權從 Web 2.0 企業手中恢復到用戶手中。用戶將擁有誰能訪問其數據的最終權力。Web3 的實施,旨在通過利用加密貨幣錢包來賦予用戶數據所有權。這些錢包作為一種手段,讓用戶存儲他們的密鑰並確保他們的数字身份。用戶通過他們的加密貨幣錢包登錄到各種區塊鏈應用程序,擁有完全的控制權,可以決定誰能訪問他們的數據,這與 Web 2.0 巨頭行使的中心化控制有明顯區別。這種訪問和管理數據的方法可與使用 Facebook 或者 Google 賬戶登錄相媲美,但關鍵的區別是,用戶對他們的信息保留完全的所有權和控制權。
Web 3.0 旨在通過連接各網站的數據來提高效率和智能。相比之下,Web3 將安全和用戶控制放在首位,讓他們對自己的數據和身份擁有所有權。
Web 3.0 通過 Solid Pod 來在一個去中心化服務器中存儲用戶數據。存儲在用戶的 Solid Pod 的數據不會在任何其他 Solid Pod 中複製或傳播。存儲在 Solid Pod 中的數據可以由其所有者修改或更新。如果黑客能夠獲得對用戶帳戶未經授權的訪問,他們就有可能修改存儲在 Solid Pod 中的個人數據,且無法最終確定某個特定的修改是由黑客進行的,還是由用戶自己或其他有合法訪問權的人進行的。而基於區塊鏈的 Web3 ,用戶將他們的數據不可改變地、安全地存儲在一個通過私鑰訪問的加密貨幣錢包中。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性質,以及難以修改的存儲在多個節點的數據,Web3 中的數據比 Web 3.0 更加安全的。
Tim Berners-Lee 仍在質疑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作用,Web 3.0 和 Web3 本質上是關於更好物聯網不同的解決方案。
2021,眾多知名公司對 Web3 賽道的投資和加密貨幣牛市的推波助瀾,人們對 Web3 的興趣激增,討論頻繁。
加密貨幣不是實現去中心化的唯一方式。目前 Web3 使用門檻高,性能還不能滿足大規模應用,並且安全事故頻發,我們可以考慮先實現 Web 2.x+,即利用成熟的傳統 Web 2.0 技術和區塊鏈的優勢來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了更好地理解可用的設計方案,我們可以在 Web 2.x+ 這個更大範圍對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其中 x 可以從 1 到 9 不等。例如,將 Web 2.0 技術的好處與沒有加密貨幣的區塊鏈平台結合起來的設計可以被稱為 Web 2.5,或 2.4,或2.6。亦或者平台使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但是平台託管用戶資產,用戶依舊採用賬號和密碼登錄,此時就是 Web 2.x+ 中的一種。最近媒體報道簡單地將新型互聯網設計稱為 Webx,沒有小數,可能導致進一步的混淆。Web 2.x+ 的去中心化程度低於完全開放、無需許可的區塊鏈與加密貨幣。
筆者認為 Web3 包含了對區塊鏈技術的使用和智能合約的整合。雖然對加密貨幣在 Web3 中的作用現在依然眾說紛紜,但我們認為,沒有加密貨幣的區塊鏈可能缺乏必要的激勵措施來使 Web3 可行、繁榮。我們對 Web3+ 的定義包含了 Web3 所有可能的實現方式,包括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這裏的+指的是加密貨幣,跟互聯網+是不同的概念。通過加密貨幣,我們能夠涵蓋 Web3 未來的全部可能性。通過這個定義,可以更好地區分開無幣區塊鏈和有幣區塊鏈對互聯網的不同影響。
(注:以上是筆者對互聯網不同階段的定義和理解。若有不同的觀點,歡迎我們聯繫交流。為了便於讀者理解,以下討論的Web3採用現在行業內常用的定義,即包含加密貨幣的使用。)
那麼,今天大家在新加坡和香港發展的 Web3 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Ethereum.org 在《介紹 Web3》的文章中認為 Web3 的核心是使用區塊鏈,加密貨幣和 NFT 讓用戶重新獲得所有權。
Not Boring Capital 的 Packy McCormick 把Web3描述為由建設者和用戶擁有的互聯網,用代幣進行協調。
劍橋大學貝內特公共政策研究所(Bennett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發布的一份政策簡報將Web3定義為“推定的下一代網絡技術、法律和支付基礎設施,包括區塊鏈、智能合約和加密貨幣。
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在2022年3月發表的《Web3.0:漸行漸近的新一代互聯網》中提到 We3 是用戶與建設者擁有並信任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是安全可信的價值互聯網,是用戶與建設者共建共享的新型經濟系統,是立體的智能全息互聯網。
那麼Web3的核心是什麼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去中心化:所有權由建設者和用戶共享,數據去中心化存儲
保護隱私:用戶擁有隱私權,獲取用戶信息需要得到授權
無需許可: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參与Web3,不會被排除在外
無需信任:基於區塊鏈的共識機制,而非可信的第三方
不可篡改: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數據不可修改,是可信任的
獨立自由:每個節點可以獨立進行活動,不受第三方影響和控制
互操拓展:不同協議和區塊鏈間可以互相組合,激發創新
原生代幣:使用原生的代幣進行消費和激勵,而非傳統貨幣和支付體系
Grayscale Research 認為,Web 2 手機互聯網改變了我們使用互聯網的方式、地點、時間和原因。這也反過來改變了我們的產品、服務和使用的公司,也改變了我們的商業模式、文化和政治。 Web3 元宇宙也有這種可能。
用戶在 Web2 時代為了獲取便利的服務,失去了諸多權利。這些公司利用算法根據用戶畫像,推廣針對性的廣告和內容,獲取豐厚的收入。甚至有可能散布有目的性的假新聞或者具有誘導性的言論。用戶提供數據,卻不能分享利潤,還失去了隱私。內容創作者處於弱勢地位,創作成果可能遭遇刪除或者封號,很難通過創作分享平台收益。公司採用中心化服務器,受到攻擊容易導致網絡癱瘓,用戶數據泄露或者遺失。各個平台相對孤立,用戶需要在每個平台創建身份才能交互,且不具有這身份的所有權。
Web2 互聯網科技公司發展壯大還不利於創新。這些巨頭會利用流量和資源打壓初創企業,更改市場玩法。小企業要麼選擇被收購,要麼在和巨頭的對抗中舉步維艱。
A16z的投資人 Chris Dixon 用以下這張圖預告了 Web2 平台在生命發展周期中,和用戶、生態參与者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
中心化平台發展初期,會招募員工、合作夥伴來創造良好的服務,用補貼的方式吸引用戶,以此來獲得多方面的網絡效應。隨着市場佔有率擴大,中心化平台的能量超過了用戶和生態參与者。到了 S 曲線頂部,中心化平台和生態參与者的關係從正和狀態變為零和狀態。此時他們最容易的成長方式就是將用戶數據貨幣化,與生態參与者爭奪利潤。對於生態參与者來說,這種從合作到競爭的變化就像一個誘餌。一些創業者、開發人員、投資人開始思考更好的解決方案。
那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 Web3 會是正確的答案嗎?讓我們看看 Web3 具體能帶來哪些改變。
NFT, 即非同質化通證,是存儲在區塊鏈上的数字資產。因為其非同質化的特性,可以作為数字憑證來確認用戶的所有權。NFT 可將藝術品、音樂、影視,甚至現實世界資產如房地產進行通證化,確保所有權的公開、可驗證以及不可篡改。
以NFT 在遊戲領域的應用為例。Web2 遊戲廠商對遊戲擁有絕對控制權,可以修改角色,禁止玩家賬號。如果廠商倒閉,玩家辛苦修鍊的角色和收集的裝備,也將隨之消失。玩家付費不是購買商品的所有權,而是一種租賃使用權。而 Web3 的遊戲,角色和裝備以 NFT 的形式由玩家自己控制,遊戲廠商無權修改和禁止。如果遊戲設計得不好,或者廠商決定停止運營,玩家可以將角色和裝備轉到其他遊戲中玩,具有更大的自主性。用戶甚至可以將道具售賣給其他玩家,實現經濟價值。
Web2 公司會要求用戶遵守平台規則,Twitter、Facebook、Youtube 等中心化社交媒體會對發布的內容進行審核,可以隨意關閉一個賬號,使用戶和和朋友或者粉絲失去聯繫,發表在平台上的作品可能在一夜之間蕩然無存。然而 Web3 的社交平台,讓用戶的內容以NFT的形式去中心化存儲在 IPFS、Arweave,不用擔心內容審核不通過或者被刪除。
再比如去中心化區域服務如 Ethereum Name Service (ENS) 、Unstoppable Domains, 用戶可以無需許可地登記不可篡改的域名。
Web3 的底層區塊鏈由分佈在世界的多個去中心化節點進行驗證。任何人在滿足質押條件或者挖礦條件后,可無需許可地成為區塊鏈的驗證節點。只要底層公鏈平穩運行,智能合約完善並且無法修改,Web3應用就會持續運行,無法關閉。
Web2 公司讀取用戶數據獲取經濟利益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人們為了便利的服務放棄了自己的隱私。而 Web3 旨在保護用戶的隱私,應用獲得用戶數據之前需要先取得授權。用戶可以隨意創建匿名的地址,第三方很難知道地址背後的主人。此外,Web3 還保護用戶的財產隱私。用戶利用隱私幣如 Zcash 可以實現隱私轉賬,第三方無法得知用戶轉了多少資金以及轉給誰。隱私公鏈讓第三方無法查詢用戶擁有的資產。零知識證明技術可以讓用戶在不透露賬戶餘額的情況下證明自己是合格投資者。而在傳統金融機構,用戶在客戶經理面前是沒有財產隱私的,這就會有潛在的財產和人身危險。擁有隱私是享有自由的前提。
不同區域的身份證類型不同,驗證非常規身份證的合法性有難度。身份證如果遺失或者被盜,容易被被用作違法用途。此外,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還有 10 億人沒有官方身份證,低收入國家中有 1/2 的女性沒有身份證。
互聯網用戶每使用一個傳統應用都要創建一個新的賬號。在一個應用上的操作,沒法自動同步到另外一個應用上。有些應用允許用戶使用 Google Account 等通用賬號登錄,但會收集用戶數據。
在開放的Web3,用戶可以一個用私鑰來簽署交易,在多個協議證明自己是那有正確身份的使用者。用戶可以用一個去中心化身份比如錢包地址、ENS等域名服務去登錄多個協議。這去中心化身份是匿名、無需許可的,用戶可以創建多個去中心化身份。去中心化身份過往不可修改的的交易記錄塑造了聲譽,讓用戶可以去參加有門檻的應用,未來甚至會有意想不到的空投獎勵。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 是一個全球範圍的去中心化互聯網社區,這是Web3的組織形式。
每個社區成員都可以利用通證進行投票,決定社區事務,防止中央集權后對權利的濫用。DAO 利用智能合約來自動執行投票結果,保證了公平和透明。
在DAO中,用戶、貢獻者同時也是投資者和所有者, 各方利益高度一致,不存在零和博弈。DAO 組織扁平化的管理使成員不用在官僚主義上浪費時間,有才能的人更容易突出。
區塊鏈的可拓展性和可組合性給 Web3 產品的創新帶來無限可能。Web3 每一個開源的新產品都是可以被繼續使用和重新開發組合的樂高積木。
例如Huddle01 是一款去中心化的Zoom, 通過流媒體協議 Liverpeer 播放,將錄像存在 IPFS。
Klima DAO 將 DeFi 引入低碳,發放綠色債券購買碳排放額度,促進碳價格增長,以此激勵公司投資更多環保項目。去中心化寫作和籌資平台 Mirror ,將內容鑄造成 NFT,永久存儲在去中心化存儲協議 Arweave,售出NFT可以獲得經濟收入。
區塊鏈沒有限制工作時間,可以一直運行。全世界的開發者在任何時刻都可以進行分工協作,帶來更多有意義的新產品。有些產品一開始無法完全滿足用戶需求,卻為下一次進步奠定基礎。Web3 創新的飛輪轉動起來,將來帶來巨大的變化。
現在還有很多人沒有銀行賬戶。傳統金融體系可以對某些國家或地區進行金融制裁。加密通證的存在使貨幣的自由流通成為可能,不再依賴於可信賴的第三方。這和 Web3 無需許可、獨立自由的內核相一致。
看到 Web2 的種種弊端,Tim Berners- Lee 在2016 年 發起 SOLID 項目,倡導用戶數據歸屬用戶,由用戶攜帶自己的數據到應用中,數據的價值屬於用戶。他在2019 年又發起“Contract for the Web”,試圖去解決政治操控,假新聞,隱私侵犯等問題。Google,Microsoft,Facebook都支持這項活動。但是儘管表面上支持,但Facebook似乎無視 Berners-Lee 對 Mark Zuckerberg 提出的要求,如停止為2019年英國大選投放有針對性的政治廣告。可見要讓這些互聯網巨頭進行自我革命是不可能的,因為缺乏一套激勵機制。而加密通證的誕生使 Tim Berners- Lee 的理想成為可能。
加密通證是協調各方關係必不可少的環節。通證代表各方在組織中所佔的利益,當這個組織發展得越好,這個通證的價值就越大。
加密通證也催生了Web3 獨有的空投機制。當一個Web3項目啟動時,沒有資金去補貼用戶來使用產品。用戶自己花費時間和金錢去體驗產品。項目根據用戶體驗反饋,進行壓力測試和產品升級,再去融資。投資機構在了解了這些經過實際測試后的基本面后,投資優秀潛力項目。項目拿到融資后,發放通證獎勵早期用戶。早期用戶可以用通證參与DAO治理。有Web3理想的創業者、投資機構會去支持這套基於加密通證的解決方案,這是一種較低成本、協調各方利益的啟動方案。 Web3 的實現不再寄希望於 Web2 巨頭的改革,而是可以直接進行革命。
Web3 的上述好處並不是分開的,常常是結合在一起。Web3 能夠讓我們生活得更好。即在享樂的時候賺更多的錢,在賺錢時獲得更多的享樂。 Not Boring Capital 的投資人Packy McCormick 認為 Web3 向外拓展了帕累托樂趣曲線,對Web3 帶來的好處做了很好的總結。即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好。
在 Web3 世界里,人們有機會通過喜歡、擅長的技能謀生,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分工協作,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自由、平等地過上更加充實而又有意義的生活。接下來讓我們看看 Web3 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經典應用。
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 Web2 社交網絡從中心化數據庫讀取數據。這些社交平台各自擁有並控制着用戶的畫像、關係網和內容。因此,每個社交平台都互相競爭用戶的注意力,導致了激烈的零和遊戲。
Lens Protocol 旨在解決現有社交媒體網絡存在的這些問題。作為一個Web3的社交圖譜,Lens Protocol 使創作者擁有和社區的聯繫,創造了一個完全可互操、用戶擁有的社交媒體網絡。
Lens Protocol 通過NFT賦予用戶所有權。只有在白名單的地址才可以鑄造簡介NFT,有效地防止了虛假賬號。每個單一地址可以擁有一個或者多個簡介NFT。Lens Protocol 的簡介NFT和其他鏈上身份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可以發布內容。一個用戶的簡介NFT包含了他們創造的所有內容,包括帖子,轉發,評論以及其他形式的內容。此外,簡介NFT還有關注模塊。每個關注NFT都有一個獨特的 Token ID,根據它們關注的順序逐漸遞增。使用 Token ID, DAO可以很容易地篩選出早期支持者,給予額外的福利。
因為用戶可以在任何建立於 Lens Protocol 的應用上使用自己的數據。內容創作者不再擔心失去它們的作品或者粉絲,因為他們是通過NFT成為真正的內容擁有者。此外,Lens Protocol 具有模塊化功能,可以根據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更值得一提的是,建立在Lens Protocol上的每個應用可以互相協作,促進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不再僅僅是一個零和遊戲。因此,開發者可以專註於設計有意義的社交體驗,而不僅僅是用戶增長。
已經有一些 Lens 生態系統的應用值得我們去關注。無需許可的去中心化社交媒體 Lenster 在未來有可能成為 Twitter 的有力競爭者;Lenstube 提供了去中心、開源的視頻分享功能;TeaParty 是一個社交信用協議,提供了一個創新的廣告推廣方式。不過, Lens Protocol 目前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用戶還不是很活躍,有些應用提供着相似的功能。
傳統銀行不夠透明,有時候甚至會凍結儲戶的資金。儘管人們可以使用加密錢包來掌管資產,但若沒有保存好助記詞,錢包的資金就會非常危險。如果一個DAO組織或者協議的財庫資金由一個員工來掌控,那也是不安全的。員工可能會卷錢跑路,也可能因為沒有保管好助記詞,造成資金的永久損失。
Safe 旨在通過提供多簽方案來解決這些痛點。Safe 是一個運營在多個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錢包,其需要有達到規定數量的多簽人簽署才會執行交易。假設一個企業有三個合伙人,可以設置錢包里的資金需要兩個人或者三個人簽署才能交易。通過多簽的方式,資金可以受到保護,不會被個人挪用。
以下用一張表格來對比Safe 和其他数字資產存儲系統。
Safe 最初只是作為一個內部工具,現在已經發展為一個可編程的所有權平台,來為各個DAO、機構投資者還有散戶提供数字資產、數據和身份的安全管理。
除此之外,還有多項應用和工具建立在 Safe 的基礎之上。 Conshift 是一個由 Safe 和流支付 Superfluid 支持的資產管理協議。Utopia 是一項 DAO 的工具,來簡化運營、工資管理和合併財務報告。Linen Wallet 是一個不需要用戶使用助記詞的自我託管錢包。 Safe 不僅僅是 Web3 的基礎設施,還構建了一個有財務管理生態系統。
Roblox 上市和 Facebook 改名 Meta, 颳起了一陣“元宇宙”熱潮。5G、區塊鏈、VR、AR、XR 等基礎設施的改進為元宇宙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疫情開始后,人們居家辦公,減少外出,這也增加了人們對新型線上社交的需要。
Decentraland 是去中心元宇宙的龍頭。用戶可以在Decentraland上建設、探索,從創作的內容和應用上獲得經濟利益。所有在 Decentraland 發明的虛擬資產都是由社區擁有的。土地所有者可以決定土地上的建設。創作的內容可以是靜態的風景、房地產,也可以是動態的交互系統如遊戲、課程、演唱會。土地是非同質化的、可轉移、稀缺的数字資產,可以通過数字貨幣 MANA 購買。 MANA 也可用於購買 Decentraland 上的数字商品和服務。
Decentraland 是最早的去中心化元宇宙,有着豐富的生態系統,可以被看做是 3D 版本的淘寶、抖音、萬科等等。
根據 Biteye 和 Decentraland 的AMA,以下這張圖概括了Decentraland的使用場景。
使用場景介紹案例衣Decentraland 給設計師提供了一個脫穎而出的機會。只要設計的產品受歡迎,就可以通過售賣NFT的形式獲得經濟價值。現實世界中,設計師可能需要支付巨額的費用給平台方來展示產品。 潮牌 RTFKT 以它的虛擬鞋子而出名。你能想象一雙虛擬鞋子可以賣上萬美元嗎?食元宇宙不僅僅是虛擬世界,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它可以促進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服務,拓寬虛擬貨幣的使用場景。一家美國的團隊在Decentraland上賣披薩,線下送貨上門。住玩家和創作者可以在他們的土地上建設虛擬別墅和公寓,用於自用或者銷售。著名 DJ 3LAU 在Decentraland 上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別墅行傳統豪車如瑪薩拉蒂以及虛擬汽車品牌會舉辦車展或者進行 NFT 汽車拍賣。 虛擬汽車在元宇宙中可以用於出行。娛玩家可以參与加密世界杯,時裝展,去娛樂場所和酒吧。他們也可以玩區塊鏈遊戲,在複製現實風景的元宇宙中進行旅遊。著名歌手 Paris Hilton 在首屆元宇宙節中舉辦了演唱會。購Decentraland 提供了比 2D 線上購物更有趣的購物體驗,這是未來元宇宙電商的雛形。傳統拍賣巨頭蘇富比和區塊鏈著名畫廊 MP 都在上面舉辦過活動。Coca Cola 的第一個 NFT 作品在 Decentraland上展示和銷售。學遠程學習是人們體驗元宇宙最普遍的方式。它使人們可以在全世界接受優質教育。Decentraland上開設了一些VR的課程。工不管玩家來自哪裡,只要他們有共同的使命,就可以一起合作。越來越多的公司允許員工在家工作來節省員工通勤的時間,使員工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工作。Decentraland 甚至提供了一些在工作崗位,比如虛擬設計師、導遊等等。玩家可以在 Decentraland 上開峰會或者舉行團隊內部會議。
Decentraland 下一步會專註於發展移動端用戶,增強 VR 沉浸感體驗,降低用戶登錄門檻,優化網絡性能。2021年全球元宇宙的市場規模預計為 388.5 億美元,從 2022 年到 2030 年的年複合增長預計為 39.4%。Decentrland 是個值得體驗和參与的項目。
遊戲是個容易從Web2吸引用戶到Web3的賽道,因為遊戲玩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且厭倦了傳統遊戲商的中心化控制。
Axie Infinity 是最出名的區塊鏈遊戲,玩家可以收養寵物 Axie 來戰鬥獲取獎勵,為所擁有的的Axie 建立王國。在這個遊戲生態中,虛擬寵物和土地可以在以太坊的側鏈 Ronin 上進行交易。玩家可以選擇和機器人或者其他玩家進行對戰。他們可以在安卓、蘋果等不同設備上使用同一個賬號。
Axie Infinity 有兩種同質化通證。Axie Infinity Shard (AXS) 和 Smooth Love Potion(SLP ) 都可以用來養育寵物 Axies,AXS 也是治理代幣。
Axie Infinity 讓“邊玩邊賺”的模式流行起來,使玩家能夠擁有和交易在遊戲中獲得的物品。那些有熟練遊戲技能的玩家可以花費時間和精力來獲得真實的經濟報酬。相比其他工作,遊戲玩家工作的過程是相對輕鬆、愉悅的。這種“邊玩邊賺”的模式在疫情期間給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提供了額外的收入來源,尤其在菲律賓非常流行。這是一個匹配全球資源、建立社交的創新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邊玩邊賺”是一種吸引新玩家的有效方式,但這種補貼模式很難持續。區塊鏈遊戲的下一次繁榮應該是提供更好的遊戲體驗。發展初期把廣告費用拿去激勵玩家也是可行的。在改善用戶體驗之後,未來區塊鏈遊戲或許會從根本上徹底改變遊戲行業,讓區塊鏈遊戲不僅僅只是金融遊戲。
Wilton Gorske (2022) 總結藝術家在傳統音樂行業尋求合作必須:
-在建立高度的信任后,才會分享未發布的作品
-選錄、合成、參考他人的歌曲片段需要付費
-尋找不透明的權限註冊中心,以聯繫多個權限持有人來請求許可
-獲得使用其他藝術家作品的合法許可
Arpeggi 是一個透明的開源協作的 Web3 音樂創作平台,旨在解決上述問題。在Arpeggi的幫助下,藝術家分享的音樂被再次使用時,會記錄下藝術家的貢獻。
Arpeggi 是如何做到的呢?
聲音圖書館當聲音或者歌曲被上傳到 Arpeggi, ARP協議會發放一個NFT給貢獻者來證明其對聲音的所有權。每個登記在 Arpeggi 的聲音都可以被其他藝術家再次使用。Arpeggi Studio這是一個網頁版的数字聲音工作站,藝術家可以譜曲、發布、鑄造音樂NFT。
Arpeggi 通過將創作和消費以合作的形式結合,對 Web2 的音樂平台進行改革。聽眾可以重新合成他們喜歡的歌曲,分享可供再次使用的作品。目前大部分 Web3 項目專註於音樂人實現創作者經濟。Arpeggi 則專註於改變音樂的創作形式。音樂家之間的關係從創作音樂開始,而不是先建立關係再創作音樂。是時候讓音樂的創作過程重新變得開放了。
新加坡是個開放型的經濟體,因此對Web3一直是持友好的態度,政策相對穩定且具有持續性。副總理王瑞傑就表示,要保持開放心態對待Web3,了解潛在變革的基礎科技,不要一竹竿打翻全船人,倡導與具備強大風險管理能力、負責任和創新的企業合作,共同建立數碼資產生態系統。當然,他也強調散戶應盡可能避免投資機密貨幣。相對於香港有意發展個人投資者,新加坡比較偏向機構型的商業活動。
新加坡金管局對業界負責任數碼資產創新舉措表示歡迎,鼓勵感興趣者向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提案以進行實際測試。金管局不僅負責監管,還有發展職能。通過對產品不同發展周期採取合適的監管力度,在監管和發展之間做了較好的平衡。
早在2019年,新加坡就確定加密貨幣具有“無形資產的基本特徵”,明確了持有加密資產的合法性。此外金管局還和業界合作,推動基於加密資產的應用。比如啟動「守護者計劃」,由星展銀行、摩根大通和 Marketnode 牽頭,創建一個由代幣化債券和存款組成的許可流動資金池,嘗試進行DeFi擔保借貸。
新加坡對加密資產政策友好不代表寬鬆。在新加坡加密服務提供商只能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戶上營銷活動,不可以在公眾場合向公眾推廣其服務。可見新加坡對於市場的爭取是比較克制的。
2022年9月,由英國智庫Z/Yen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新加坡上升至第三,成為了亞洲的金融中心。Web3 對新加坡經濟的貢獻有目共睹,新加坡新加坡私人公寓與組屋的租金已分別連續上漲21個月、27個月,成為亞洲最貴。新元匯率也在經濟基本面的支撐下保持強勢。
香港曾經是眾多重要Web3機構的總部,但中間政策出現反覆。2022年11月的香港金融科技周上,港府發布了《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聲明對虛擬資產從業者持開放和兼融的態度,認同Web3和分佈式技術有潛力成為金融和商貿未來發展的趨勢。這被業內解讀為香港政府重新擁抱Web3的開始。
香港對虛擬資產“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的監管原則,以“選擇參与”的方式為虛擬資產交易所發牌。目前Hashkey和火幣科技已經獲得交易所牌照。根據港府的計劃,今年6月1日起,將推出虛擬資產交易框架,允許持牌加密貨幣交易所面向零售投資人開放。金融中介機構和銀行可以與來自虛擬資產界的獲發牌同行合作,為客戶提供虛擬資產交易服務。此次的香港Web3嘉年華上,獲得香港金管局首批虛擬銀行牌照的眾安銀行宣布將向持牌加密貨幣交易所提供加密貨幣與法定貨幣的兌換服務,有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家提供相關服務的加密友好銀行。
香港財庫局局長陳浩濂在嘉年華上表示香港已於今年2月發行代幣化政府綠色債券。香港的財政預算公布撥款 5000 萬元來推進行業發展,還將推出券商學生金融科技實習計劃,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在未來投身金融科技行業。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委員邱達根主旨演講表示香港將從“聯通数字人民幣,發展數碼港元和虛擬資產服務”、“研發分佈式賬本技術的創新應用”、“適當的Web3發展策略和監管框架以匯聚全球人才” 三個方向配合國家發展策略,打造國際Web3樞紐。
可見此次香港政府對Web3的积極肯定和大力支持。香港與中國大陸有着不同的分工定位,導致了不同的發展方向。中國大陸有着豐富的技術人才和藝術家,可為香港提供文化IP和技術支持。在此次嘉年華上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孔德君和香港貿易發展局代表李達鋒簽署《杭州-香港Web3產業聯動備忘錄》,推動杭州與香港Web3產業深度融合。香港作為中國的先行先試示範點,可成為中國虛擬經濟發展的橋頭堡。
Web3 儘管可以給我們帶來諸多好處,但還是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
目前只有薩爾瓦多、中非共和國把比特幣認定為法定貨幣。不同國家、國家內的不同監管機構對Web3 的政策不一致,也時常變動。由於擔心被歸類為證券,加密通證的經濟模型在設計上也受到了限制,很多代幣只有治理功能,不能享受分紅。監管的不確定讓投資機構和人才猶豫是否現階段投身 Web3。
目前Web3 消息的傳播渠道在 Twitter, 社區建設在 Discord, 開發在 GitHub, API 服務在Infura, 使用AWS 雲服務,這些都是中心化基礎設施,大大降低了抗審查能力和系統的韌性。 目前也有一些Web3 的項目在做這些基礎設施的去中心化版本,但還未被廣泛使用。
生態最完善的公鏈 Ethereum 交互費用非常昂貴,用戶高峰期每筆操作要支付近乎100 - 200 美金的費用。Arbitrum 作為 Ethereum 的二層擴容方案,在 Odyssey 活動中由於負載導致 Gas 費用一度高於主網 Ethereum。高昂的使用成本阻礙了 Web3 在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現有區塊鏈的性能還不能承接大規模應用。Ethereum 每秒交易次數僅約為12-15次,時常出現網絡擁堵。高性能 Solana 公鏈雖然每秒交易次數高達3,000左右,卻時常出現宕機現象。而傳統金融領域 的 Visa 的每秒交易次數為 1,500-2000,長期保持平穩運行。可見對於未來Web3的大規模採用,十分依賴於區塊鏈一層和二層性能的提升。
用戶使用Web3產品門檻高。首先,出入金就難倒了一批用戶。接着,鏈上錢包的正確使用更是一個大難題。即使是 Web3 老用戶,也會出現私鑰丟失事件。而在Web3 世界里,誰擁有私鑰誰就擁有賬戶,沒有客服來解決這一問題。不過,我們也看到有些錢包通過社交恢復等功能來解決這一痛點。再加上Web3 項目繁多,良莠不齊,因此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如何讓Web3產品更易用是下一步發展的重點。只有當一個Web3 產品能夠讓用戶在不知道Web3的情況下,享受到和 Web2同質量的服務,這 Web3 產品才算成功。
首先,面向公眾的媒體對產品發展的介紹少,傾向於報道加密貨幣的暴漲暴跌等吸引眼球的新聞。加密圈外人士以為這隻是一個投機的場所,意識不到 Web3 可能帶來的變革。其次,加密資產是高風險產品,需要普及風險教育,讓大眾以正確的心態參与產品的使用,以適合自身財務狀況的資金進行理性的投資。Web3不一定馬上適合所有大眾。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雖然 DAO 的治理方式讓大眾有權利參与決策,但是手握大量代幣通證的巨鯨在治理過程中話語權過大,有時候可以直接決定投票結果。而有些代幣只有治理功能,這就使代幣的作用失去意義。
Web3 給了人們更多自由的同時,也被其他不法分子利用。有的會在去中心化發布平台上發布反社會言論,通過隱私混幣器進行洗錢活動,鑄造 NFT 販賣色情內容等等。雖然說技術是中性的,但行業應該思考如何降低技術對社會的負面影響。
儘管 Web3 發展非常迅速,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a16z 在2022年5月的報告中預測 Ethereum 有約 700萬 到 5000 萬的活躍用戶,把Web3 目前的所處階段類比於 1995 年的商業互聯網,即現在的巨頭Facebook 和YouTube 的創立初期。
那麼,Web3 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進行展望。
Web3 是重新定義生活方式的新興科技,元宇宙是 Web3 科技帶來的生活方式。人們可以選擇在虛擬世界或真實的現實世界中任意切換。理想的 Web3 元宇宙是一個不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控制的共享数字空間,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数字資產,可以在社交或者商務活動中自由交換。物理世界可以在元宇宙中複製,給用戶真實的沉浸感,以至於他們分不清虛擬和現實。相反,現實中不存在的品牌、活動、角色可以在元宇宙中被創造。元宇宙實際上是孿生經濟,虛擬世界與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物理世界一樣,是新經濟的一層。
Vitalik Buterin, Glen Weyl 和 Puja Ohlhaver 發布了《去中心化社會:尋找 Web3 的靈魂》,提出了由即賬戶持有不可轉讓的靈魂綁定代幣(SBT),以更好地編碼 Web3 中社會關係網絡。這其實就是一種去中心化身份DID的解決方案。DID 是人們在元宇宙的另一個身份,和現實世界的性別、年齡、外貌等身份特徵無關。DID 是下一步重點建設的Web3基礎設施之一,是元宇宙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人都可以有多個DID,每個DID不一定對應單一個體。DID的完善,有利於塑造不可轉讓的社會關係,建立起個人品牌。DID 還為產權和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案,防止空投獵人的女巫攻擊,鼓勵真實參与,自下而上打造更具活力、更加真實的雲宇宙社區。
如果實體沒有受到指揮,Web3 如何運轉呢?Elinor Ostrom 因為她在悲劇的共同問題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她並沒有得到科技的幫助來執行她的方案。但是在 Web3 和區塊鏈上智能合約支持的通證的幫助下,每個人都被激勵去增強網絡價值,而不是去破壞共享空間。在沒有中央集權或者缺乏有效控制的情況下,計算機代碼可以幫助管理共享空間。DAO 利用通證經濟來凝聚一群有共同愛好的社區成員,自下而上地為了同一使命進行創新。但他們又不會被限制進行自我創新。除了代碼外,沒有自上而下的控制,每位成員都自發地做貢獻,為共享空間或者組織的增加價值。
我們看到 Bored Ape Yacht Club (BAYC) 這目前世界上最有影響力和最昂貴的NFT項目允許粉絲基於持有的NFT進行創作,模糊了粉絲和創作者的界限,產生新品牌的同時還增加了BAYC的品牌曝光度;
去中心化眾籌競拍 PartyDAO 最初起源於Twitter上周末的一次頭腦風暴;MoonDAO嘗試將人送上太空;Toucan 將碳補償通證化,致力於利用 DeFi 的力量來降低世界的碳足跡。DAO 以其全球範圍的人才儲備、7天 24小時的工作協作以及扁平化的管理結構,激發Web3成員的創新熱情,讓Web3社區保持有趣和活力。
Facebook 更名Meta,彰顯其發展元宇宙的決心;Instagram 正在向 100 多個國家或地區推出NFT展示功能;奢侈品牌Prada, Tiffany 發布NFT;Twitter 推動Bluesky 來發展去中心化社交。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Web2公司發展Web3業務,或者參与Web3主題活動。一方面是為了營造品牌形象,拓展目標客戶。另一方面是相信Web3技術推動的元宇宙是未來的潛力增長點,會有更多現實世界沒有的業務在元宇宙里產生。Web2公司的品牌效應會推動Web3技術和產品在更廣闊的市場中應用。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到2030年,全球元宇宙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約16071.2億美元,2022年至2030年將以50.74%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增長。特別是孿生經濟中的虛擬經濟將為製造業、旅遊、醫療、交通、金融創造新的就業崗位。韓國、日本、新加坡和中國正在利用 Web2 和 Web3 元宇宙來發展經濟。
隨着區塊鏈性能的提升和跨鏈消息協議的完善,不同區塊鏈間由封閉走向開放,協議之間互相組合,帶來了新的應用。我們看到Centrifuge和MakerDAO把現實世界的資產整合到Web3的金融系統DeFi中,為現實世界提供貸款;新加坡星展銀行(DBS Bank)和 The Sandbox 建立合作關係,將在元宇宙中為客戶構建新服務和開發 DBS BetterWorld,來探索元宇宙中的商機;PlatON 通過基於密碼學的隱私計算技術,使數據可用而不可見,幫助人工智能模型在不侵犯數據隱私的前提下,通過區塊鏈技術構建的數據交易市場建立合規的數據獲取通道,實現數據資產的合規流通,釋放數據潛能。由於Web3 應用開源、可互操、可組合的特性,我們會看到更多的開發者基於久經市場考驗的老牌應用,開發出更多解決現有痛點的產品。
去中心化互聯網目前有兩種運營方式,一種是依靠社區捐贈,例如Web3的去中心化投票協議 Snapshot 沒有推出通證進行商業化,運營支出來自社區捐贈。 另一種是與區塊鏈協議相結合,增加激勵層。例如一種點到點的分佈式文件系統 IPFS 不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項目,但結合了激勵層 Filecoin, 降低數據存儲和使用成本。BlueSky 的 CEO Jay Graber 認為 Dweb 和Web3 非常相關,不需要分離。我們也看到已經發布的Web3捐贈協議Gitcoin通過舉辦捐贈活動,號召Web3社區支持不發幣的公共物品。而這些公共物品也為Web3提供更好的服務。未來,社區捐贈和通證激勵會同時存在,Web3 和 Dweb 相輔相成,打造一個更好的互聯網。但毫無疑問的是,會有越來越多志在打造去中心化的產品選擇使用通證作為激勵層的Web3發展道路,讓運營模式可持續發展。
Web3 不是目的,而是提供更好互聯網的途徑。Web3 基於去中心化網絡的理念和區塊鏈技術,旨在解決Web2 的痛點,讓用戶重新獲得隱私和所有權,以最低成本打造可信賴的價值互聯網。雖然受限於區塊鏈性能和較高的使用門檻,目前還是小眾範圍使用,但其所蘊藏的發展潛力,已經被聰明的先行者發覺,爭先恐后地投身於這還處在發展初期的朝陽產業。經濟較活躍的國家如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香港都在力爭成為Web3的重要節點。Web3的技術和應用是去中心化元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局勢下不可忽視的突破口,是新經濟發展的引擎。忽視Web3,會錯失一輛即將啟動的發展快車,日後花費更大的代價也未必可彌補。金融有泡沫,技術沒有泡沫。Web3 每位积極的參与者都推動 Web3 在發展道路上繼續前行。開源、可組合的特性使Web3 具有無法比擬的開發條件,公開、透明、平等、自由的組織形式激發參与者的創新熱情。Web3 將會以超乎大多數人預期的速度帶給人們意想不到的新產品,賦予人們在互聯網時代后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資產以及數據所有權”,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