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來源:澎湃新聞
記者 吳天一 實習生 胡馨兒
·在6月1日操作ATM時,記者發現,在購買或售賣加密貨幣前,均需進行人臉認證和手持身份證件拍照的流程,這表明新制度要求零售投資者實名認證交易,監管正式在交易平台施行。
·交易所設置了一些限制,例如記者購入100港元的代幣后,想賣出時被告知,至少需要持有一定數目的代幣才能操作。交易手續費也較為昂貴,許多銀行跨行轉賬手續費都在1%以下,而記者在最終賣出代幣后,到手的金額比購買支出的金額少了100港元。
圖片來源:由無界 AI工具生成
香港《適用於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營運者的指引》(下稱《指引》)於6月1日生效,意味着香港全新修訂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制度正式開始實施,零售投資者獲准在持牌虛擬資產平台上交易。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全新牌照制度對於零售投資者的意義,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記者於5月31日制度實施前和6月1日實施后前往還未獲取新牌照的香港数字資產交易所體驗加密貨幣交易。
通過交易操作,記者發現,新制度帶來了實名認證的變化。“實名認證是好事,說明香港政府加強監管,香港虛擬資產行業正規化了。”一位從事區塊鏈項目的投資者在該交易所進行買賣時向記者表示。
此外,根據記者的實際操作,該交易所設置了一些限制,例如記者購入100港元的代幣后,想賣出時被告知,至少需要持有一定數目的代幣才能操作。交易手續費也較為昂貴,許多銀行跨行轉賬手續費都在1%以下,而記者在最終賣出代幣后,到手的金額比購買支出的金額少了100港元。
6月1日新制度實施當天下午,香港数字資產交易所位於油麻地的實體交易中心結束了一天的營業。
5月31日是牌照制度生效前的最後一天。下午3時的香港帶着些許悶熱。
進入位於油麻地的香港数字資產交易所實體交易中心,給人的第一印象更像是一個“加密貨幣銀行”。一樓配備了諮詢台、櫃檯窗口和加密貨幣ATM機。交易所的二樓是VIP服務區、貴賓廳和数字資產教學區,三樓是数字資產辦公室和實驗室,僅一樓對外開放。
新制度實施前一天下午,交易所諮詢台的工作人員正在解答投資者的問題。
香港数字資產交易所實體交易中心內的櫃檯窗口,和銀行的櫃檯窗口相似。
當日下午2時至3時前來交易的投資者中,有10位是來自內地的遊客,5位是香港本地人。一位是當地老年人,大部分是中年人。
記者第一次嘗試交易加密貨幣,因為沒有使用過鏈上錢包,所以下載了香港数字資產交易所的App並註冊賬號。5月31日當天在ATM買幣無需實名認證,且提供多種加密貨幣的購買、售賣和贖回等服務,例如比特幣(BTC)、以太坊(ETH)和泰達幣(USDT)。機器支持100元、500元、1000元3種紙幣面額。
交易所的24小時加密貨幣ATM機可提供購買、售賣、贖回加密貨幣以及贖回現金共4項服務。
記者選擇購買加密貨幣中的比特幣。ATM提供兩個不同的買幣額度,一個是100-50000港元,另一個是50001-1000000港元。
記者計劃用100港元購買比特幣進行嘗試,在選擇第一個額度后,ATM屏幕中显示買入與賣入匯率、最少與最多購買的額度和錢包地址。之後需要在App的“充幣”功能中打開二維碼,以作為充幣地址。在ATM上掃描二維碼后,就將100元紙幣放入機器中,比特幣就這樣買好了,整個過程不超過3分鐘。
當被問及6月1日後是否還可以運營,香港数字資產交易所的工作人員表示:“交易所正在向香港證監會申請全新牌照,在獲得牌照前,證監會允許我們在明年6月1日前的一年過渡期里繼續運營。”
記者還觀察到,6月1日新制度生效前,內地和香港的散戶均可在未獲得牌照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如香港数字資產交易所)進行交易。且小額度買幣不需要實名認證。但若想贖回加密貨幣,需要等待30分鐘,並且售賣加密貨幣要在香港数字資產交易所的App上實名認證。
新制度實施前一天下午,記者用100港元購買了比特幣。
買了比特幣,但不能賣出去?記者在第二日的交易中遇到了難題。
6月1日新制度生效當天,正值上班高峰期,油麻地窩打老道的十字路口人來人往,儘管香港下起了大雨,但交易所營業前已有一群零售投資者在門外興奮地等待,且基本為內地投資者。一些投資者在門外與該交易所的招牌合影留念。
上午10時整,交易所開門營業。外面下着暴雨,而交易所內卻比前一天更熱鬧。
6月1日,牌照制度生效第一天,投資者在交易所內興奮地拍攝ATM機的操作流程。
記者發現,ATM上方貼了一張紙,註明“ATM屬於香港数字資產交易所資產,僅限該交易所的客戶的使用”。這意味着平台正式開始按照《指引》進行運營。
證監會中介機構部臨時主管蔡鍾輝此前表示,持牌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可向香港本地的散戶提供服務。不過記者留意到,沒有在交易所註冊賬號的內地客戶也能直接在ATM上進行鏈上錢包的交易。
6月1日,牌照制度生效第一天,與前一天相比ATM新增了一張紙和實名認證。
在操作ATM時,記者發現,在購買或售賣加密貨幣前,均需進行人臉認證和手持身份證件拍照的流程,這表明新制度要求零售投資者實名認證交易,監管正式在交易平台施行。 ATM所提供的交易額度也發生了變化。新制度前該交易所ATM買賣幣的最大額度為100萬港元,而新制度實施當天,ATM僅支持10萬港元的最大額度。
記者想賣出前一天購買的比特幣,卻發現無法賣出。旁邊的資深玩家告知記者,賣出比特幣有最小額度的要求,需要至少持有0.001比特幣才能賣出,而100港元只能兌換到0.0004比特幣,小於賣出的最小額度。
令人疑惑的是,ATM支持使用現金小額購買(如100港元)加密貨幣,但並沒有工作人員或機器的指引來告知用戶,賣出加密貨幣有額度要求。
記者發現無法賣出100港元等值的比特幣,ATM显示“出鈔箱錢不能支付這個金額”。
記者向該交易所的工作人員求助,但工作人員僅告知記者,售賣加密貨幣需在鏈上錢包操作。無奈之下,記者轉向求助玩家。
“因為泰達幣今天的匯率比比特幣好點,你可以把手上的比特幣和現金一起換成泰達幣,之後將所有泰達幣賣出,就能超過最小額度要求。”資深玩家向記者建議。
買幣和轉換需要經過一個複雜的流程。記者先是在完成人臉認證和手持身份證拍照后,在ATM用500港元紙幣購買了泰達幣,隨後又在交易所的App上把持有的比特幣換成了泰達幣。
6月1日,牌照制度生效第一天上午,與前一天相比有更多的工作人員。
令記者意外的是,提現比加密貨幣間的轉換更加複雜。填寫轉賬數額前的流程基本與買幣一致,即在ATM上選擇售賣后,需要在App的“提幣”選項中選擇幣種,並掃描ATM屏幕的二維碼,以作為轉賬地址。
提現最為關鍵的一步在於填寫轉賬數額。ATM屏幕中显示泰達幣的交易數量為66.752470,但實際上需要在App的轉賬數額中輸入67.752470,比交易數量多1。這是因為平台要收取1泰達幣的手續費。確認數量無誤后,記者在App上點擊“提幣”,最終成功賣出了前一天購買的所有加密貨幣。值得一提的是,記者一共用600港元購買了加密貨幣,但由於比特幣與泰達幣之間的轉換,以及該交易所的線下ATM手續費較高,記者最終只到手500港元。
記者賣出用600港元購買的所有加密貨幣,最終只到手500港元。
若沒有工作人員或資深散戶的幫助,或是接受過虛擬資產相關的專業培訓,第一次交易加密貨幣的用戶或將很難理解這些玩法並上手。儘管《指引》指出,證監會將繼續與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合作,針對投資者進行有關虛擬資產及其交易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但加密貨幣依然是大眾普遍感到陌生、門檻較高的交易方式。
“我不會在線下交易所交易,線下ATM手續費這麼高,更像是一個廣告噱頭。”一位從事公有鏈項目的投資者向記者表示,ATM買入泰達幣的匯率為7.96港元(7.96港元購買1個泰達幣),賣出匯率為7.49港元,這中間存在約6%的價差,“還不如在線上的交易所上直接交易,手續費會低一點。”
不過也有玩家表示,來線下主要是體驗提現交易的氛圍。“在香港交易所的ATM可以提現,直接拿到港幣現鈔。這就像銀行ATM一樣,還挺神奇的。”
一位幣安用戶選擇來線下交易所進行約200萬港元的大額加密貨幣交易,因為“面對面交易可能更為安全”。
“我來香港線下的交易所是想炒港幣玩玩。”另一位投資房地產的玩家笑着解釋,但離開交易所后不久,這位玩家便向記者分享了《警惕香港数字資產交易所,風險等級非常高!》的文章。
“這家交易所給我的感覺像是小賣部,線下體驗不好。”一位剛接觸加密貨幣的中年玩家表示,“我不知道怎麼買,也不知道怎麼賣。但交易所沒有給出流程的指引,也沒有工作人員教。線下ATM交易的限制那麼多,一點也不順暢,最後我還是會回到線上交易。”
“一方面,加密貨幣是去中心化的。但另一方面,我覺得實名制卻並不是去中心化,這兩者似乎是矛盾的。” 這位玩家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加密貨幣未來的擔憂,“很多人就是對加密貨幣有好奇心,想嘗試去操作一下。但未來我們真的可以用加密貨幣買麵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