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文章來源:雷科技
AI 可能暫時救不了 OPPO 的急。
這幾天,手機圈最津津樂道的就是三大市場研究機構給出的今年第一季度國內出貨量報告。儘管最終的市佔率和排名存在很大爭議,但三份報告都指出了蘋果和 OPPO 的同比下滑,其中 OPPO 的降幅為 14%或 15.5%。
但 OPPO 顯然認為 AI 才是更值得聚焦和押注的領域。
4 月 26 日,36Kr 報道指出 OPPO 的 XR 探索已經停擺了數月,並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稱,XR 相關人員將轉向 AI 方面,探索 AI Device 或機器人等方向,同時也保留了少數人員,繼續 AR 方向的預研。
坦白講,看到 OPPO 在 XR 領域的大撤退,小雷的第一反應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在於,OPPO 今年對於 AI 手機的重視相信已經路人皆知了。與此相反,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OPPO 過去幾年在 XR 方面的動作,就算是造出過幾代 AR 眼鏡和一款 MR 頭顯,也從來沒有面向消費市場。
意料之外在於,兩個月前的 MWC 上,OPPO 剛發布了 OPPO Air Glass 3 概念產品,去年還趕在蘋果發布 Vision Pro 之前推出了旗下首款 MR 頭顯—— OPPO MR Glass,10 月又發文表示:
「計劃推出全新的前沿 XR 產品,基於下一代驍龍 XR 和 AR 功能,無縫融合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打造真正沉浸式的 XR 體驗。」
可以肯定的是,這款產品不說遙遙無期,至少是短時間內不可能等到了。
但說實話,OPPO 的撤退會對 XR 行業產生什麼影響嗎?千萬不要高估了,論實際影響,可能甚至遠不如 2023 年初那一輪騰訊、字節跳動以及 Meta、微軟在 XR 領域的收縮。
不過在另一方面,生成式 AI 的技術浪潮,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 XR 的現在和未來。
2019 年,就在醞釀「造芯」計劃的同時,OPPO 於年底舉辦的未來科技大會上發布了第一代 AR 眼鏡。
隨後,OPPO 幾乎是以一年一款的速度穩步推出 XR 產品,但始終沒有一款正式推向市場,包括「OPPO MR Glass 開發者版」也從來沒看到過開發者。
嚴格來說,OPPO 從未真正入局 XR 市場。
顯然,OPPO 對於 XR 產品是有興趣,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認為,XR 有潛力「接棒」智能手機成為下一代個人計算平台。但手機市場的劇烈競爭,也讓 OPPO 無暇他顧。
去年第四季度,OPPO 在國內市場的排名已經跌到了第五,Canalys 的報告更是將其歸入了 Others。同時在 B 站、在酷安等數碼用戶高度集中的內容社區,對 ColorOS 的系統評價也跌入谷底。用戶的不滿、市場的反饋,都是 OPPO 急需解決的問題。
誠然,從去年底就能發現 OPPO 在重新重視系統底層的流暢度問題,包括今年以來的系統更新也在逐步挽回消費者的口碑。但今年第一季度,OPPO 所面臨的形勢依舊不容樂觀。
而更根本的變化是,OPPO 明確了 AI 的戰略大方向。OPPO 的「AI 手機」雖然在短時間內並沒有明顯反饋到市場銷量上,但至少在 OPPO 看來,這將是未來幾年手機市場競爭的關鍵點。
另一方面,英偉達 CEO 黃仁勛口中的 AI 計算變革,會將終端設備的產品形態引向什麼樣的未來,也是一件懸而未決的事情。唯一可以肯定的,只有 AI。正如 OPPO 方面的表示:
「我們認為 AI 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OPPO 研究院將加大包括 AI 軟硬件創新在內的各項前沿技術探索。」
前面其實已經提到了,OPPO 實質上並沒有進入過 XR 市場,所以反過來,不論是撤退還是放棄,都不會對這個行業產生多少影響,就像去年初騰訊關閉 XR 部門,今年初蘋果放棄造車。
而在聚光燈之外,蘋果引領的空間計算熱潮,還在吸引更多玩家進入。
前不久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上,vivo 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胡柏山,不僅公開預告將在明年(vivo 成立 30 周年)推出一款 MR 原型機,還表示下一代有手機潛質的產品將是:
MR 混合現實。
不僅是 vivo。三星也公開宣布將與高通、谷歌聯手打造一款 MR 頭顯,計劃今年內推出;Meta 更是從 Quest Pro 開始就轉向了 MR;Pico 以及更多的 VR 廠商,也都在將目光從「虛擬世界」轉向「数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融合」。
此外,今年 CES 大會期間有超過 350 家 XR 企業參展,不僅有國內 XR 廠商億境、NOLO、小派(Pimax),包括高通、英偉達等巨頭也紛紛推出了相關的產品和平台,比如高通的驍龍 XR2+ Gen 2 以及英偉達的 Omniverse 開發平台。
蘋果這邊,Vision Pro 的熱度雖然每況愈下。但正如我們很早之前就說過的,3499 美元的售價決定了,Vision Pro 不是一款面向大眾市場的產品,更多是面向開發者、XR 愛好者和果粉。
但也只有基於 Vision Pro,完成初步的生態搭建之後,第二代「平價款」Vision 產品才可能面向大眾市場推出。
類似的操作其實也能在國內廠商 Rokid 上看到。先是在去年推出了面向開發者的 Rokid AR Studio 套裝,在吸引開發者進入的同時初步完成了生態的搭建,然後就在這個 4 月面向大眾市場,推出了新一代的 Rokid AR Lite 套裝。
而生成式 AI 的技術革命,恐怕不僅不會「殺死」XR,反而會是空間計算生態的核心「助推器」。
某種程度上,XR 就是最適合 AI 的終端設備。
在過去一年半,AI 一直在創造奇迹。時至今日,AI 已經遠不只是在自然語言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還包括對聲音、動態圖像等方面的理解。而空間計算的核心就是空間視覺,今天,AI 可以真正開始認識和理解周圍的環境。
認識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基礎。
空間計算的本質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除了 SLAM 空間定位技術,關鍵還在於對物理世界的理解,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繫,才能打破数字世界與物理世界長期以來的界限。
除此之外,AI 加速算力的增長速度也遠遠超出了傳統的通用計算,遠不只是每兩年翻一番的規模。而 AI 在人機交互層面還有大量的潛力可以挖掘,能夠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交互形態將空間計算體驗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且不同於其他形態的產品,眼鏡或者頭顯都離人的眼睛、嘴巴和耳朵更近,可以將数字內容以更有表現力的方式疊加在人眼視覺上,可以更容易排除環境音的干擾與 AI 進行交互,也不用每一次交互都需要抬起手機甚至打開攝像頭。
在個人電腦尚處於早期階段的 1980 年,喬布斯曾將個人電腦比作「大腦的自行車」,藉由個人電腦,大腦(人類智能)可以實現更高效的計算和處理。但從這個角度出發,AI+XR 或許才是更好放大人類智能的技術組合,是大腦真正的「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