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语种
分享
文章来源:雷科技
AI 可能暂时救不了 OPPO 的急。
这几天,手机圈最津津乐道的就是三大市场研究机构给出的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出货量报告。尽管最终的市占率和排名存在很大争议,但三份报告都指出了苹果和 OPPO 的同比下滑,其中 OPPO 的降幅为 14%或 15.5%。
但 OPPO 显然认为 AI 才是更值得聚焦和押注的领域。
4 月 26 日,36Kr 报道指出 OPPO 的 XR 探索已经停摆了数月,并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称,XR 相关人员将转向 AI 方面,探索 AI Device 或机器人等方向,同时也保留了少数人员,继续 AR 方向的预研。
坦白讲,看到 OPPO 在 XR 领域的大撤退,小雷的第一反应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在于,OPPO 今年对于 AI 手机的重视相信已经路人皆知了。与此相反,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OPPO 过去几年在 XR 方面的动作,就算是造出过几代 AR 眼镜和一款 MR 头显,也从来没有面向消费市场。
意料之外在于,两个月前的 MWC 上,OPPO 刚发布了 OPPO Air Glass 3 概念产品,去年还赶在苹果发布 Vision Pro 之前推出了旗下首款 MR 头显—— OPPO MR Glass,10 月又发文表示:
「计划推出全新的前沿 XR 产品,基于下一代骁龙 XR 和 AR 功能,无缝融合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打造真正沉浸式的 XR 体验。」
可以肯定的是,这款产品不说遥遥无期,至少是短时间内不可能等到了。
但说实话,OPPO 的撤退会对 XR 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吗?千万不要高估了,论实际影响,可能甚至远不如 2023 年初那一轮腾讯、字节跳动以及 Meta、微软在 XR 领域的收缩。
不过在另一方面,生成式 AI 的技术浪潮,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XR 的现在和未来。
2019 年,就在酝酿「造芯」计划的同时,OPPO 于年底举办的未来科技大会上发布了第一代 AR 眼镜。
随后,OPPO 几乎是以一年一款的速度稳步推出 XR 产品,但始终没有一款正式推向市场,包括「OPPO MR Glass 开发者版」也从来没看到过开发者。
严格来说,OPPO 从未真正入局 XR 市场。
显然,OPPO 对于 XR 产品是有兴趣,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认为,XR 有潜力「接棒」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但手机市场的剧烈竞争,也让 OPPO 无暇他顾。
去年第四季度,OPPO 在国内市场的排名已经跌到了第五,Canalys 的报告更是将其归入了 Others。同时在 B 站、在酷安等数码用户高度集中的内容社区,对 ColorOS 的系统评价也跌入谷底。用户的不满、市场的反馈,都是 OPPO 急需解决的问题。
诚然,从去年底就能发现 OPPO 在重新重视系统底层的流畅度问题,包括今年以来的系统更新也在逐步挽回消费者的口碑。但今年第一季度,OPPO 所面临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而更根本的变化是,OPPO 明确了 AI 的战略大方向。OPPO 的「AI 手机」虽然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明显反馈到市场销量上,但至少在 OPPO 看来,这将是未来几年手机市场竞争的关键点。
另一方面,英伟达 CEO 黄仁勋口中的 AI 计算变革,会将终端设备的产品形态引向什么样的未来,也是一件悬而未决的事情。唯一可以肯定的,只有 AI。正如 OPPO 方面的表示:
「我们认为 AI 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OPPO 研究院将加大包括 AI 软硬件创新在内的各项前沿技术探索。」
前面其实已经提到了,OPPO 实质上并没有进入过 XR 市场,所以反过来,不论是撤退还是放弃,都不会对这个行业产生多少影响,就像去年初腾讯关闭 XR 部门,今年初苹果放弃造车。
而在聚光灯之外,苹果引领的空间计算热潮,还在吸引更多玩家进入。
前不久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上,vivo 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不仅公开预告将在明年(vivo 成立 30 周年)推出一款 MR 原型机,还表示下一代有手机潜质的产品将是:
MR 混合现实。
不仅是 vivo。三星也公开宣布将与高通、谷歌联手打造一款 MR 头显,计划今年内推出;Meta 更是从 Quest Pro 开始就转向了 MR;Pico 以及更多的 VR 厂商,也都在将目光从「虚拟世界」转向「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
此外,今年 CES 大会期间有超过 350 家 XR 企业参展,不仅有国内 XR 厂商亿境、NOLO、小派(Pimax),包括高通、英伟达等巨头也纷纷推出了相关的产品和平台,比如高通的骁龙 XR2+ Gen 2 以及英伟达的 Omniverse 开发平台。
苹果这边,Vision Pro 的热度虽然每况愈下。但正如我们很早之前就说过的,3499 美元的售价决定了,Vision Pro 不是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更多是面向开发者、XR 爱好者和果粉。
但也只有基于 Vision Pro,完成初步的生态搭建之后,第二代「平价款」Vision 产品才可能面向大众市场推出。
类似的操作其实也能在国内厂商 Rokid 上看到。先是在去年推出了面向开发者的 Rokid AR Studio 套装,在吸引开发者进入的同时初步完成了生态的搭建,然后就在这个 4 月面向大众市场,推出了新一代的 Rokid AR Lite 套装。
而生成式 AI 的技术革命,恐怕不仅不会「杀死」XR,反而会是空间计算生态的核心「助推器」。
某种程度上,XR 就是最适合 AI 的终端设备。
在过去一年半,AI 一直在创造奇迹。时至今日,AI 已经远不只是在自然语言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还包括对声音、动态图像等方面的理解。而空间计算的核心就是空间视觉,今天,AI 可以真正开始认识和理解周围的环境。
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基础。
空间计算的本质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除了 SLAM 空间定位技术,关键还在于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才能打破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长期以来的界限。
除此之外,AI 加速算力的增长速度也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通用计算,远不只是每两年翻一番的规模。而 AI 在人机交互层面还有大量的潜力可以挖掘,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交互形态将空间计算体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且不同于其他形态的产品,眼镜或者头显都离人的眼睛、嘴巴和耳朵更近,可以将数字内容以更有表现力的方式叠加在人眼视觉上,可以更容易排除环境音的干扰与 AI 进行交互,也不用每一次交互都需要抬起手机甚至打开摄像头。
在个人电脑尚处于早期阶段的 1980 年,乔布斯曾将个人电脑比作「大脑的自行车」,借由个人电脑,大脑(人类智能)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计算和处理。但从这个角度出发,AI+XR 或许才是更好放大人类智能的技术组合,是大脑真正的「自行车」。